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寻找小镇创业家㉙丨十堰游子回乡重燃武当窑火

卷首语

一个新型中青年创业群体正在荆楚大地县域悄然崛起。

他们通常有在大都市甚至海外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走南闯北,视野开阔;他们敢于创新,善于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业、致富。

他们是“小镇创业家”。

自2024年12月5日起,本报设立“寻找小镇创业家”栏目,联合全省100多家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共同追寻他们的创新、创业、创富故事,聆听他们的心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汉泽 余宽宏

十堰市张湾区融媒体中心 张畅 冯杰

绿松石和泥,能否烧出稀罕物件?加入香灰,陶瓷能否增加文化气息?消失数百年的武当官窑,能否重燃炉火?

土生土长的十堰人杜见勇是一个有着很多奇思妙想的陶瓷手艺人,他的陶瓷作品供不应求,有的还成为赠送给参加2024世界武当太极大会的外宾的伴手礼。

4月上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十堰市张湾区桃子村,探寻80后青年杜见勇的创业历程。

游子回乡“烧窑”

杜见勇与陶瓷结缘完全是个“意外”。

2003年,杜见勇到潮州毕业旅行。“一出火车站,就被满大街的陶瓷‘晃得睁不开眼’。”他说,原本计划游玩景点,结果却在街上逛了两天瓷器店。

潮州是国内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出口基地之一,潮州火车站所在的枫溪镇聚集了陶瓷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5000多家,年产值500多亿元。

两天后,杜见勇作出决定:留下来找一份与陶瓷相关的工作。

很快,杜见勇就找到一份陶瓷企业流水线的工作。因为有一定的美术基础,他上手很快,几个月后,就晋升成为研发部的工艺师。

后来,他先后去了浙江义乌和江西景德镇,并在景德镇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尝试着用黄铜和金箔等来装饰“花开富贵”“年年有鱼”这样的传统瓷器。

2008年,杜见勇的发明专利和工作室被北京一家公司收购,对方邀请他到公司担任研发部主管。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如痴如醉地进行着创作:研制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福娃系列产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的特许商品、为汾酒烧制定制酒瓶……

2015年,杜见勇从电视中看到一则消息,称在十堰发现迄今为止第五座明代官窑遗址。

“家乡还有这么深厚的陶瓷历史?”杜见勇萌生出回乡创业的念头。

复古创新“武当窑”

武当官窑,兴于明代。600年前,明成祖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时,曾在武当山脚下就地取材烧制琉璃构件、陶瓷制品和砖瓦。

随着时代的变迁,十堰从事制陶的艺人越来越少,手艺面临失传,“武当窑”品牌更是无人提及。

创业初期,杜见勇走遍武当官窑的所有遗址,对十堰遗存的明代官窑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里出产的琉璃等在色泽、纹理、器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工艺特征和文化属性。

他大胆创新,把古法手工技艺和他在潮州、义乌、景德镇及汝瓷故里所学到的先进工艺美学相结合,并运用到“武当窑”系列瓷器的制作中。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杜见勇摸索出了一套具有地域特色的陶瓷烧制技术和泥料配比。

在杜见勇看来,传统制作陶瓷的工艺有几十道,最关键的是寻矿和烧制。

他发现十堰陶土富含硒、锶、铁等元素,又有丰富的绿松石资源,便推出绿松琉璃瓷、养生硒陶、武当香灰瓷三大系列。

这些产品刚一面世就受到了客户追捧,“经常是还没出炉,就已经被订走了。”现在,他又将主要创作方向瞄准目前相对火热的茶具市场和摆件市场。

今年1月初,他参与的湖北武当窑陶瓷新材料专业研究所被评为省级专业研究所,实现了十堰相关数据“零”的突破。这个研究所旨在通过研发新材料技术、加快成果转化,推动武当窑陶瓷在文化旅游、家居建材等领域的应用,为武当官窑注入强劲科技能量。

打造武当窑研学基地

在杜见勇的努力下,“武当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去年,“武当窑古法琉璃陶瓷烧制技艺”入选十堰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杜见勇声名远扬,来拜师学艺的人络绎不绝。

“只有更多人加入这个行业,复兴武当窑之路才会更快。”杜见勇说,虽然他的徒弟已有百余人,自己也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上课,但杜见勇始终觉得这种传统的传帮带模式“太慢了”。

2024年3月,在张湾区文旅局的支持下,杜见勇入驻张湾区花果街道桃子村,武当窑文化艺术村揭牌,实现了从传统作坊到研学基地的转变。在这里,杜见勇和几位合伙人一起,力图以产、学、研、游融合为理念,打造一个可看、可玩、可学、可居的文旅综合体。

“以前,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做陶艺,孩子们小小的手捏着泥土,边玩边学,有模有样地做着‘武当窑’,走的时候把成品紧张地捧在自己手心里,都不舍得让自己爸妈拿。”杜见勇笑着说,孩子天然就对陶艺感兴趣,十堰中心城区有接近20万名学生,希望能够通过研学在他们心中种下武当窑的种子。

“杭州人熟悉越窑,河南人熟悉汝窑,河北人熟悉定窑,希望未来我们十堰人也能够熟悉老祖宗传下来的武当窑。”杜见勇说。

“我们不仅要让窑火不灭,更要让文化‘破圈’。”张湾区文旅局负责人表示,艺术村下一步将拓展“非遗+研学”“陶瓷+康养”等新业态,规划建设陶艺交流中心,邀请景德镇等外地陶瓷产区匠人驻留,推动武当窑从地域非遗走向全国文化IP。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寻找小镇创业家㉙丨十堰游子回乡重燃武当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