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小龙虾领衔“一田多收”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多年蝉联全国第一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彤、通讯员李忠正、丁凤菊、张羽)7月30日,全省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暨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技术培训会在黄梅县举办。记者现场获悉,2024年,我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种养面积约885万亩、同比增长4.5%,多年蝉联全国第一,已形成以稻虾模式为主导,带动稻虾鳝、稻虾蛙、稻虾鸭等多种模式发展的产业格局。

稻田综合种养是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稳粮、促渔、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农户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一亩效益可增加1000元以上。

近年来,湖北组建由桂建芳院士领衔的省级科技攻关专家组、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稻渔新模式,无沟化稻田稻虾轮作技术、稻虾共作+连作复合生态种养技术获得“全国渔业新技术优秀科技成果”奖,稻虾鳝等“稻虾+”模式被列为十大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新型模式和典型案例。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稳步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要牢固树立“以稻为主、稻渔互促、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守住“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底线,规范和提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推广工作。

进一步提升稻田综合种养的水稻单产水平和综合效益成为产业焦点。

黄冈稻虾综合种养占比超百万亩。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观摩了龙感湖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万亩示范区、黄梅县濯港镇优质稻“看禾选种”基地、高产攻关田以及大河镇水稻单产提升千亩示范片,查看隆稻3号、红莲型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珞红优1564、华香优228等一系列兼具优质高产性状的水稻品种。在黄冈市农业科学院稻田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示范基地,又观摩了稻虾蛙、稻鳖、稻蛙、稻虾鳝、稻虾等不同稻田复合生态种养模式示范。

浙江淡水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原居林,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汤亚斌,湖北省农科院研究员汪本福、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江洋、黄冈市农科院博士陈楠,以稻-小龙虾-罗氏沼虾高值高效种养技术、稻-虾-鳝生态综合种养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水稻单产提升技术、稻鸭虾双不双精准绿色种养技术、 稻-虾+蛙立体种养技术为主题,作专题授课。

原居林介绍,罗氏沼虾肉质鲜嫩,蛋白质含量高,是近年来水产市场新宠。稻-小龙虾-罗氏沼虾种养技术,利用虾稻田6到9月份的闲置水面,在小龙虾捕捞上市后,多投放一季罗氏沼虾养殖。团队在嘉鱼开展“两虾一稻”综合种养模式试验示范,亩产值最高可达万元,发展潜力巨大。

汪本福透露,团队已初步筛选出一批宜机化、高产、优质、多抗、资源适配性高的水稻品种,适用于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将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研究配套栽培模式,通过打造样板、开展培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

“参加了培训,对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更有信心了!”咸宁市咸安区润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辉说,合作社采取稻鸭综合种养模式,种植了1000亩再生稻。鸭子为稻田除草除虫,稻田为鸭子提供生态生长环境,不但每亩稻田减少成本20元以上,长成的鸭子还深受消费者欢迎,每只价格达100元。下一步,他计划尝试稻蛙综合种养模式,进一步丰富合作社的生产模式。

(稻虾连作田俯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小龙虾领衔“一田多收” 湖北稻田综合种养规模多年蝉联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