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吹响“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号角。作为长江经济带的核心省份,湖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殷殷嘱托,以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为引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湖北以系统性思维推进长江生态修复,充分挖掘武汉历史文化底蕴,发挥水资源优势,高标准建设“百里长江生态廊道”,统筹推进水岸共治、生态修复、景观提升,让长江岸线焕发生机活力。在武汉,昔日的砂石码头、废弃厂房被蜿蜒的绿道、亲水平台和湿地公园取代,两江四岸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城市客厅”;在宜昌,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后,腾退的土地变身生态绿地,形成“化工锈带”向“生态秀带”的华丽转身。
湖北还创新实施“长江岸线管理员”制度,对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实行网格化管护,确保每一段岸线都有人管、有人护。譬如,枝江市构建“专职岸线员+老党员+民间河长+志愿者”四级“微网格”,通过累积巡河积分在生态超市兑换物资,引导村民从“被管”变“共管”;黄冈推行“万名老兵共护长江母亲河”志愿服务项目,由退役军人示范引领,深入江堤开展垃圾清理和安全隐患排查,带动更多群众关注长江生态;武汉天兴洲观鸟协会号召社会各界志愿者2万余人次投身净滩护鸟行动,共同守护长江“生态绿心”。当行政末梢与社会毛细血管共同搏动,如今的湖北长江段,水清岸绿、鱼跃鸟飞,江豚频现、候鸟翔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徐徐铺展。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湖北以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为契机,推动产业绿色升级,探索“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武汉长江新区聚集200余家氢能企业,形成“绿电—绿氢—绿色造船”产业链;在荆州李埠港,全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靠泊,加注1小时氢气可续航200公里。同时,湖北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神农架、恩施大峡谷等绿色名片吸引八方游客,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湖北在长江生态廊道建设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生态修复成果惠及百姓。沿江城市建成一批滨江公园、绿道和湿地保护区,武汉的东湖绿道、襄阳的汉江生态廊道、黄石的磁湖湿地公园等,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此外,湖北还通过生态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的地区得到合理回报。例如,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实施生态补偿,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在乡村振兴中,湖北推广“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模式,让农民在守护长江的同时实现增收致富。
守护一江碧水,既是湖北的责任,也是湖北的机遇。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湖北必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长江大保护,让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成为美丽中国的生动注脚,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湖北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涵(武汉市洪山区天兴乡人民政府)
责编:刘文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