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鄂州市鄂城区杨湾街口,辅警李超因一段指挥交通的画面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亲切称为“陀螺哥”,他如同一位不知疲倦的“马路指挥家”,以近十年的坚守,感动了无数人。他的故事,也向每一位在岗位上默默耕耘的普通人传递出一个朴素的道理,即便身为生活中的“小角色”,只要怀揣一份高标准职业精神,葆有对工作的炽热情怀,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人生大舞台。
李超那些看似“不规范”的动作,恰恰体现了什么是真正的职业高标准。每天面对路口成千上万的行人,他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指挥哲学”,即“在路面劝导交通,不能将行人暴露给机动车辆,要将行人护在自己身后”,这个细微的动作调整,背后是一颗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心,是责任担当在实践中最真实的体现。
当他在车流中下意识地用身体为行人筑起一道“安全屏障”时,那一刻,规则的条条框框已经被更温暖的情感温度冲破了。这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职业精神,从来不拘泥于形式,而在于心里有没有装着这份使命。不管你在什么岗位,只要对工作怀有敬畏,对服务对象付出真心,再平凡的岗位,也能成为你发光发热的舞台。
李超的舞台就在那条斑马线上,可这个舞台的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几平方米的范围。暴雨天,他能像钉子一样扎在路口两个小时,就为护送高考生安全进考场;三伏天,衬衣被汗水反复浸透,结出盐渍,手上的指挥棒却从没停下。这种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源于他对这份工作最朴素的理解,那就是辅警不只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更是一个舞台,是一个能够挥洒热情、实现价值的平台。
从“打螺丝”的工人到马路上的“陀螺哥”,李超的发展轨迹印证了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迹。然而,这种转化并非自动发生,它需要个体对工作的热爱与反思,也需要社会对基层劳动者的尊重与赋能,李超的“走红”绝非偶然,而是群众对敬业精神的天然共鸣。
李超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舞台的大小、人生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收入的高低、工作的性质,而在于你是否真的全情投入,是否为社会发展贡献真正的价值。如今的社会追求效率至上、节奏飞快,很多人盯着宏大的目标,却常常忽略那些细微处的温暖与坚持。当不少人还在抱怨“怀才不遇”时,他早已在人来车往的十字路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正是因为在千千万万个平凡岗位上,有无数像李超这样的人,他们在自己的“斑马线”上默默坚守、尽心尽力,用日复一日的付出诠释着不平凡的价值。正是这些看似微小的努力,如滴水穿石、聚沙成塔,最终汇聚成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刘金辉(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学社”团队、区委组织部)
责编:袁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