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根深不怕风,勇为方解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困难挑战年年有,但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发展、在历经考验中壮大的”。面对困难的压力和挑战,唯有向下扎根,勇于沉淀能力,才能创造解决困难的有利条件。唯有迎难而上,以勇气积极担当作为,才能彻底破解困难,使困难成为党员干部推进事业发展、历练能力本领的机遇。

“坚冰还盖着北海的时候,我看到了怒放的梅花”,青年的毛泽东同志就以积极的态度察觉到困难的辩证本质。世间万事万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坦途一片,困难既是阻碍前行的“危”,更是催生突破的“机”。面对困难,若只盯着困难的艰巨性而望而生畏、裹足不前,最终只能倒在困难面前;若能秉持辩证思维,看清事物“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发展规律,调整心态,以昂扬进取的态度,积极作为,把握住困难中孕育的新生,便能突破困难。焦裕禄在兰考面对漫天风沙、盐碱荒滩的绝境时,没有被“三害”的凶猛吓倒,而是从治理困境中看到了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的机遇,他扎根田间地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最终带领乡亲们种出泡桐林、制服盐碱地,诠释了“危中寻机”的深刻内涵。

在困难面前向下扎根,方可沉淀破解难题的真本领。这种扎根不是对困难的回避退让,而是认清“危与机”的辩证关系后,主动夯实基础、创造条件的务实之举,是把“绊脚石”变为“垫脚石”的必经之路。坐而论道、闭门造车,是找不到困难变机遇的好办法的,必须沉下去,将根系到一线去、到群众中去,才能从沉淀中汲取出解决困难的方法。要扎根理论,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中校准方向;要扎根群众,俯身倾听田间地头的心声、街头巷尾的期盼,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中汲取智慧;要扎根实践,沉心钻研改革发展的堵点、民生保障的难点,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唯有在扎根中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底气,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挑战面前站稳脚跟。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困难面前保持迎难而上的勇气,从来不是鲁莽冲动,而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信念底气,唯有如此,方能将困难真正转化为发展机遇。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市长盛阅春出席全市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工作交流会时强调,要提振“四气”精神。“四气”精神之一就是要“鼓足‘办法总比困难多’的勇气”。这意味着要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的精神突破条条框框,拿出全新的思路寻找化解困难的办法。面对美国的技术打压与科技封锁,武汉这座“科创之城”从未退缩,从武汉华中数控的系统到长江存储的芯片,从北斗定位到氢能核心,武汉用一项项自主创新的硬核成果,撕开封锁的缺口,武汉的突围,正是敢试敢闯的生动写照。

“根深方能叶茂,志坚方可事成”。向下扎根,是积淀力量的智慧;迎难向上,是突破困局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上,困难挑战仍将不断涌现,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把“扎根”作为常态,将“勇气”融入血脉,在风雨洗礼中强本领、在历经考验中壮筋骨,方能在攻坚克难中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崭新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郑洋(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根深不怕风,勇为方解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