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可感知、会思考、能决策!汽车具身智能体来了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左晨 实习生刘诗懿 通讯员顾盛炜

“稳稳掌控方向盘,当你的专属司机,还能敏锐感知你的喜好,播放心仪歌单……”别误会,这不是什么私人保姆,而是你未来出行路上最贴心的“搭子”——汽车具身智能体。11月5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入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汽车新世界正徐徐展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7月,由东风汽车牵头打造的具身智能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完成认定。东风汽车正联合中国移动、清华大学等60余家产学研单位,推动“汽车具身智能体”这一新形态加速落地。

东风汽车全球创新中心。(左晨摄)

为汽车打造最强大脑

像人一样“边看边想边做”

“具身智能+汽车”,简单来说,就是“AI大脑+汽车身体”,让汽车像人一样思考。

为了打造汽车的最强大脑,在今年4月上海车展期间,东风汽车发布了太极大模型。太极大模型以行业基础大模型为基础,基于万卡算力(每秒能够进行一万亿次以上的计算能力),将东风多年积累的超万份知识文档、超十亿组智驾数据、超千万组座舱图文数据等深度融合其中。

每天,在武汉经开区东风大道,无数测试车如同被设定了隐形程序的电子猎豹,在弯道、坡道和十字路口间来回穿梭。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工程师朱国柱和吴宇正在测试。(左晨摄)

“这些车可不是在练车技,而是在采集实时驾驶数据。”智能驾驶算法模型团队的工程师吴宇说,这些数据主要用于训练优化大模型,不断升级汽车的“大脑”。

这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AI博士,是东风汽车具身实验室的一员,主要参与研发东风太极大模型中的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

在他的电脑屏幕里,上百辆虚拟汽车正如同被注入生命的电子蚂蚁,在数字构建的仿真城市中穿梭:红绿灯前精准刹停、复杂路况下自主变道。吴宇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拥有更高的场景推理能力与泛化能力,能让汽车能像人一样“边看边想边做”。

“我们用混合精度、知识蒸馏技术做定制化训练,太极大模型现已具备超千亿参数规模,能实现多模态认知、智能体调度等核心AI能力,覆盖用户出行与企业运营全场景。”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副院长陈涛说。

东风汽车研发总院工程师朱国柱和吴宇正在测试。(左晨摄)

汽车不再是堆功能、拼硬件

而将提供“有温度的陪伴”

“汽车具身智能体,不单纯是指自动驾驶或智能汽车。它的最终理想形态,是将动力、底盘、智驾、座舱等各系统全部打通,这对汽车的域控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吴宇进一步解释。

在过去,这些系统各自为政,发出的决策指令有时甚至会相互冲突。将域控制整合后,通过中央大脑,自主分解任务,进行任务调度,让汽车如同一个高度协调的整体,运转自如。

从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的博士朱国柱,主要研究智能语音交互和决策规划控制。每天,他都要写代码、做仿真、进行实车测试,不断优化算法模型,实现车的各项功能适配。

汽车具身智能体能实现什么?“场景理解精度要突破99%、安全响应速度控制在30毫秒以内、交互体验要达到‘用户零抱怨’。”陈涛提出了“汽车具身智能体”的三大关键指标。他认为,“过去的智能汽车,是堆功能、拼硬件。现在进入AI定义汽车的时代,用户需要的不是一堆冷冰冰的功能,而是‘有温度的陪伴’。”

东风打造汽车具身智能体。(左晨摄)

陈涛描述,比如,当大模型捕捉到驾乘者情绪或生理状态时,就会自动调整座椅、空调、香氛、音乐甚至交互语气;当下雨天时,会主动调整车内空调;当驾乘者驾驶长途时,会提醒要注意休息。还会根据驾乘者的用车习惯,不断建立专属的偏好模型,提供“千人千面”服务。

目前,东风太极大模型已搭载到东风奕派eπ007、eπ008等车型上进行实地测试,并持续迭代升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可感知、会思考、能决策!汽车具身智能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