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杨文漪)11月6日,武汉市城市更新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解读了《武汉市实施“五改四好”加快推进高质量城市更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未来几年,武汉市将大力实施以“五改四好”为主攻方向的城市更新,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修缮后的巴公房子成为网红打卡地。(通讯员李扬摄)
《行动方案》明确,“五改”即既有建筑改造利用、老旧小区改造提质、老旧街区改造提升、老旧厂区改造焕新、城中村改造提速;“四好”旨在通过更新行动,形成一批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方案提出,2025年武汉市将启动实施第一批80个“小而美”城市更新片区,并在之后两年滚动实施项目,力争三年内形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城市更新成果和经验模式。
为实现更新目标,《行动方案》将“五改”细化为11项具体任务,涵盖危旧房改造、历史建筑保护、完整社区建设、老旧街区产业焕新、城中村改造等重点方面。这些任务已在实践中逐步落地。青山区21街危旧房改造项目作为湖北省“住宅合作社”模式的首个成功案例,今年底将帮助134户居民回迁至原址新建的32层住宅楼,充分体现了“居民主体、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创新改造理念。
同时,方案强调以“六带”联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即通过城市更新带动开发、改造、建设、整治、保护和管理,从单一项目改造转向整体功能提升。武昌中南一路66号小区建成于1979年,如今通过活化闲置空间、引入精品商业、增建儿童场地等方式,蝶变为复合型社区,成为“城市更新带开发”中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代表项目。此外,武汉市还将探索“五创”协同路径,通过创新实施模式、融资方式、资源配置、策划机制和审批流程,破解城市更新中的核心难题,推进“小规模、微改造、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