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10月31日晚上,湖南长沙开福区潮宗街一家正在装修的商铺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伤,长沙市开福区应急管理局通报显示,事故原因调查及后续处置工作正在进行中。
其中,一名24岁受伤女孩白雪被男友守着痛哭的画面也传遍全网,令人动容。白雪最终不治身亡,她的男友小默仍在接受治疗。
面对网络海量赞颂他深情的舆论,小默费力地四处澄清说明,自己痛哭,只是因为想救女友却无能为力,他并不想被塑造成苦情角色,不愿意看到舆论被带偏,“我想守住她最后的清静,和她家人的安宁。”(据11月6日新黄河客户端)
热闹繁华、游人如织的网红街区,墙体的轰然坍塌令人心惊,死伤者的遭遇让人心痛,触目惊心的现场视频瞬间传遍全网。小默守着女友痛哭的画面,正好击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也鲜明地反映出事故的猝然和悲惨,因此迅速成为关注焦点。
然而,当感性的洪流漫过理性的堤岸时,部分舆论的走向开始跑偏。一些自媒体反复翻炒一些虚构的情节,部分网友在评论区热情编造“生死绝恋”的剧本,众声喧哗,添油加醋,将事故现场描述得宛如“偶像剧”一般,让一场本应被严肃对待、引发深刻反思的安全责任事故,沦为了供人唏嘘的情感谈资。
将灾难浪漫化,将现实戏剧化,看上去是表达对女孩的同情,赞扬男孩的深情,实则是对悲剧的轻佻消费,用梦幻滤镜模糊事故本身的沉重与尖锐。真实的伤痛被架空,舆论的焦点被带偏,事故死伤者家属最真实、最核心的诉求,被淹没在流言蜚语之中。
小默发声请求公众还逝者以清静,给家人以安宁,其实就是对这种过度围观的有力回斥。普通人承受不起那么多虚无的光环,他们的尊严和隐私需要被郑重守护,平台有责任遏制这种猎奇式、编造式的传播,网友们也应带着善意和理性,将目光从他人私生活上移开,让宝贵的公众注意力聚焦于那些更重要的事。
我们更需清醒地追问:什么才是对逝者真正的告慰?这起事故并非天灾,种种迹象都指向“人祸”。涉事商铺装修时暴力打洞,疑似违规拆除承重墙,周边商户也早有投诉,为何没能换来有效干预,最终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老街区的建筑本就陈旧脆弱,装修中的野蛮操作更是雪上加霜,如此明显的安全隐患为何被漠视?光鲜的网红街区背后,是否隐藏着安全监管的失守?追问这些问题的答案,远比编织爱情童话更重要,更紧迫。如果让喧嚣的八卦盖过了舆论监督的声浪,我们失去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对真相的追寻,对安全底线的严防死守。
近年来,事发当地已非第一次出现类似的垮塌事故,若缺乏对”小散工程”的闭环监管,何以守护网红城市的安全感?当地在事故后紧急部署全市小散工程安全整治,可再多的亡羊补牢,也换不回两条生命,唯有坚持不懈地追问事故根源,查明施工方违规操作的来龙去脉,追究监管不力的责任,推动完善安全监管机制,将反思转化为制度性的改进,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共情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