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心晴信箱”连接病房到教室的千里对话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郑重)“此时您感到无比疲惫,但您相信,您并不孤单。这封信是我想送给您的一束光,哪怕微弱,也希望可以照亮您前行的路。

近日,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精神医学科,正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女性患者,收到了75封来自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们的来信。这是由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精神医学科、医务社工部与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联合发起的一场名为“心晴信箱”书信互动活动。

该活动以传统书信为媒介,在武汉与广西富川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为长期住院患者与远方少年创造了一次温暖的情感交流。

中秋节前夕,广西富川第一中学七年级的学生们在湖北工业大学支教老师李天悦的引导下,执笔书写祝福与问候。这些承载着真挚情感的信件跨越千里,送达天佑医院精神医学科,为正在接受治疗的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女性患者送上了远方少年的关怀与鼓励。

10月,在天佑医院佑安楼二层精神医学科活动室里,医务社工陈德佳连续组织了两场特别的“心晴分享会”——“心晴信箱”小组活动。活动中,她先向组员们介绍了广西富川的风土人情与孩子们的生活背景。这些学生中,有瑶族、汉族的少年,也有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家乡的孩子。

当一封封远方来信被轻轻展开,那些稚嫩而真诚的句子,悄然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孩子们在信中讲述清晨七点四十的早读、晚上九点放学的校园日常,分享课间表演的趣事、篮球场上的汗水,还有偶尔打游戏的小快乐,还有富川的山水。真挚的笔触背后,是一颗颗渴望被听见、也渴望倾听的心。

组员们静静阅读着远方的来信,笔尖随之在回信纸上轻轻滑动。她们在回信中真诚感谢孩子们的牵挂:“谢谢你的来信,我相信我的未来一切都会好好的”、“看到信时心里很暖,感谢你们惦念着远在武汉的我”,文字之间,是被治愈的感动与希望的萌发。

回信里,她们也化作温暖的“远方亲人”,以温柔的话语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把家乡建设得更美”、“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很棒的人”,并特别叮咛留守在家的孩子要勇敢乐观。她们也由衷致敬支教老师的坚守与付出。

第二次小组活动尾声,患者们还分享了关于“信”的记忆。年长的组员回想起那个车马很慢,没有手机的年代,“高中毕业后下乡,那时最快乐的事就是收到家书,有时还会捎来物资”;“我工作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更懂何为牵挂,常写信给家人”。年轻的组员虽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但是也曾经有过写信的温情时刻,“读大学想家时,我就给妈妈写信”;“我喜欢给自己写信,即使到现在,也保留着这个习惯,通过文字跟自己对话,让我内心平静”。

而对于这次给山区孩子通信,她们感慨这是一次心灵的整理:“在鼓励他们的同时,仿佛也鼓励了自己”。更令人动容的是,有的组员在信中重获力量,萌生了参与志愿服务的愿望:“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们温暖我一样,去温暖更多人。”

一场跨越千里的对话,不仅为长期缺乏陪伴的患者打开情感之窗,也为远在广西富川的孩子送去了来自武汉的牵挂。一封封信,如一座无形的桥,连接病房与教室,也串联起两种不同境遇下的心灵需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心晴信箱”连接病房到教室的千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