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38.83元映初心,扎根大山践使命

在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海拔1800米的牛庄乡素有“宜昌小西藏”之称。这里高寒偏远、土地贫瘠,却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49年的坚守——2025年10月30日,88岁的罗官章在这片他扎根半生的土地上溘然长逝,身后工资卡余额定格在38.83元,却为乡亲们捧出了脱贫致富的“金饭碗”,用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38.83元:极简“遗产”里的为民初心。“不得收乡亲一分份子钱”,是罗官章留给女儿的最后嘱托;药柜里堆满药瓶、最后一顿晚饭是几个炕洋芋,是他对自己的“苛刻”;退休金除了买药,全用在送种子、搞试验、帮乡亲渡难关,是他对群众的“大方”。这38.83元的余额,恰是罗官章扎根大山、践行为民初心的生动注脚——它不是清贫的符号,而是老党员“把心交给群众,把钱花在实处”的纯粹。村民吴晓峰父子一句“我们都受过他的好,一辈子记得他的恩”,道尽49年扎根的价值:他没有留下巨额财富,却用“把群众的事当自家事”的行动,在乡亲们心中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7枚奖章:初心如磐的使命见证。罗官章的衣柜里,一个用布层层包裹的木盒藏着他的“珍宝”: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奖章、“全国脱贫攻坚奉献奖”奖章……这7枚沉甸甸的奖章,每一枚都镌刻着他扎根大山、坚守初心使命的足迹。2016年,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受到接见时,他把“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刻进心里;回到牛庄,他没有躺在荣誉上“歇脚”,而是再次扎进田间地头——见返乡青年王正望因种植困境沮丧,他不讲大道理,只以自己“研究天麻受挫、带人种萝卜赔本”的经历鼓劲,还帮着出主意“走出去找销路”;直到2025年7月,他仍在王正望的黄精地里细细叮嘱“除草要及时,别让杂草抢了养分”。他的笔记本上,“忠诚、干净、担当”六个大字顶页醒目,下面记着“老朱种烟4亩,收烟单价12元”“为牛庄申报中国传统院落添砖加瓦”,字里行间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名老党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的扎实,和“扎根大山就不能辜负大山”的使命担当。

520元:最后党费里的赤子深情。“党员就要像一颗种子,撒到大山里,就应该帮老百姓谋出路。”这是罗官章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生扎根大山践使命的行动指南。他深知“乡亲们荷包没钱,死了也闭不上眼”,于是从当乡党委书记时起,就领着群众试种天麻、发展烟叶、培育高山蔬菜,一步步打破牛庄“贫困的僵局”。如今的牛庄,已形成烟叶、中药材、高山蔬菜三大支柱产业,村民人均收入超1.6万元,“储蓄所再也不愁存款了”,这是他留给这片土地最实在的“礼物”,也是他践行使命的最好答卷。今年,他上交了人生最后一笔党费——520元,这个充满温情的数字,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深情告白”:从1956年入党的那天起,他就把“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刻进了生命里,即便走到人生尽头,仍在用这特殊的“党费”,为自己扎根大山践使命的一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罗官章走了,屋后棚子里新磨的镰刀、锄头等农具还摆得整整齐齐,他未完成的桶栽天麻试验还等着乡亲们继续推进,牛庄的乡亲们也还在沿着他铺就的致富路往前奔。他以49年扎根大山的坚守,把党员使命刻进了牛庄的每一寸土地,如松柏般深深扎根群众,即便落叶归根,也为这片土地留下了遮风挡雨的“绿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今天,罗官章用一生书写的“初心答卷”,早已超越了地域与岁月——它清晰地告诉我们,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从不在于职位高低、财富多少,而在于是否把“为民”二字刻进骨子里,是否把“扎根”的信念融入血脉中,是否把“担当”的使命落到行动上。这,正是罗官章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激励我们在新时代继续前行的力量源泉。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娜(随州随县)

责编:丁楚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38.83元映初心,扎根大山践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