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我认为榜样高不可攀,他们存在于课本之中,隐匿于历史长河。直到我了解到88岁的罗官章,在那有着“宜昌小西藏”之称的地方,他先后扎根并帮扶长达49年,带着未竟的牵挂,走完了一生。他的一张工资卡,余额仅38.83元。我意识到,追求“长期价值”,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政治品格和精神境界。
四十九年,几乎是一个人的全部职业生涯。罗官章却像一枚钉子,深深嵌入牛庄乡的崇山峻岭。从青丝到白发,从在岗到退休,他始终不曾离开。正如网友@洋宝奶奶所言,国家需要这样的共产党员,社会需要这样的干部,百姓需要这样的带头人。这句话道出了千万人的心声。
追求“长期价值”,首在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 它要求干部摆脱“速成心态”和“显绩焦虑”,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在这个渴望“被看见”、追求“速成”的时代,谁不希望建功立业,谁不渴望自己迅速崭露头角、事业大放异彩?罗老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给我们上了深刻一课。他把“让乡亲们荷包鼓起来”这个朴素的愿望,淬炼成毕生追求的事业。这种“长期主义”的人生选择,值得我们学习。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干部的工作也是如此,一项政策的效果、一个项目的效益,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充分显现。聚焦于解决那些“虽然难,但方向对”的问题,致力于完善那些“虽然慢,但利千秋”的机制,哪怕一时不见轰轰烈烈的声势,其沉淀下来的,才是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追求“长期价值”,贵在涵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这意味着要将工作的评价标准,锚定在人民群众长远福祉的提升上。“乡亲们荷包没钱,死了也闭不上眼。”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心心念念的仍是乡亲们的幸福。看到屋后那些新磨的农具,网友@木木的留言让人泪目:“沉痛送别罗伯伯,您用一生扎根大山,将心血都奉献给了乡亲们。”网友@青灯读旧信的解读精准而深刻:“您最后一笔党费,是对党最质朴也最炽热的告白。”对自己,他苛刻到近乎清贫;对信仰,他慷慨得毫无保留。
“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干部工作的“长期价值”,就蕴含在这永不停歇的奋斗历程中。也许我们无法像他一般在深山坚守49年,但我们可以在本职岗位上多一份担当,例如在街道工作服务群众时多一份真诚,在人生抉择时多问一句“值不值”“该不该”。“为民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干部工作的“长期价值”,就蕴含在这永不停歇的奋斗历程中。每一位干部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以“接力赛”姿态一棒接着一棒跑。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应当将留下的精神财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长期价值”,让“长期主义”的精神火炬代代相传,照亮中华民族前行的漫漫征途。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丽雅(武汉市“昌言家”团队,杨园街道办事处)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