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2025年湖北省赴粤港澳大湾区招硕引博活动现场。(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楚仁轩
9月22日至23日,省人社厅走进深圳、广州,举办“博聚楚天·共建支点”2025年湖北省赴粤港澳大湾区招硕引博活动、湖北省返乡创业大湾区推介活动和“湖北劳务品牌走进大湾区”活动。
系列活动期间,来自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43所高校的1300余名毕业生参加招聘,其中博士近300人,主办方现场收到简历2700余份;21家企业表示出返乡创业投资意愿,意向投资额约31亿元。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他们,为何钟情湖北?
全链条政策保障,倾心爱才待才
“湖北的经济活力强,对我的吸引力很大。”9月23日下午,“博聚楚天·共建支点”2025年湖北省赴粤港澳大湾区招硕引博活动现场,香港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域博士丘荣河收获丰硕——他与武汉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的招聘负责人相谈甚欢,并相约后期深入交流。
“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领域,湖北工业基础扎实,下游的应用场景广泛,特别吸引我。”在福建龙岩长大的丘荣河,一直向往湖北,曾多次到武汉游玩。他希望未来能在湖北开展博士后研究。
本次活动,省人社厅组织11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提供优质岗位1500个,其中博士岗位700余个。
省社科院人事处处长彭玮说,该院此次带来10个科研岗位,涵盖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需要博士以上学历,并计划招聘3名博士后。
“今天的湖北,倾心爱才待才,有青年才俊来鄂留鄂、共创未来的优越生态。”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述永现场深情推介,湖北坚定不移推进“才聚荆楚”“技兴荆楚”“博聚楚天”等系列工程,设立高层次人才“楚才卡”服务,系统构建从就业创业到发展晋升的全链条政策保障。
湖北聚焦创业扶持设立了三大种子基金,分别是10亿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0亿元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和10亿元实验室基金;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明确提供站前引进、站中培养、站后跟踪博士后人才全链条资助体系,单人最高资助可达150万元;“十百千万”战略人才行动,计划用3年至5年时间,培养引进10名战略科学家、100名科技领军人才、1000名卓越工程师、10000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希望能在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大潮中,迎来个人发展的春天。”澳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刘晓欢说。
“回家”的感觉,让企业家回乡“一投再投”
“企业回湖北,就是回家。我们希望能回馈家乡,同时带动更多的老乡走出来,打拼自己的事业。”在2025年湖北省返乡创业大湾区推介活动现场,湖北昌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宅林说。
彭宅林是十堰郧西人,在广州打拼了30年,目前企业经营主要聚焦医疗大健康方向。
“无论在大湾区创业多久,始终有浓厚的家乡情结。”彭宅林说,前期,他在十堰投资2.7亿元打造的生物干细胞项目已经落地。此次推介会,他再次签约,计划在十堰新增投资3.1亿元,引进更先进的肠道菌群技术,打造菌群基地。
彭宅林坦言,在湖北追加投资,底气来自前期在湖北体会到的“回家”的感觉——得知他想回湖北投资,当地相关部门组建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了解到该企业需要产业资源配套,政府及时予以协调支持。
“未来20年,干细胞会是我们公司的重要发展方向,家乡湖北是我们这一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极。”彭宅林充满信心地说。
彭宅林的选择,并非个例。
在2025年湖北省返乡创业大湾区推介活动中,华中无人机职业飞行学院项目、智能自习室项目等5个返乡创业项目现场签约;襄阳、黄冈、荆州、十堰、黄石等五市人社部门与在粤商会签署劳务品牌合作协议,促进更多人员依托劳务品牌实现创业就业。
“湖北是生养我们的地方,我们始终怀着家乡情怀,愿意回湖北投资,为湖北的建设贡献力量。”深圳市湖北商会会长曾胜学,今年3月带着20名企业家到武汉考察,7月,他又带着21位企业家走进襄阳、荆州、荆门、仙桃等地。10月,他计划再次带着企业家组团走进武汉、鄂州、黄冈、黄石、荆门、孝感、咸宁等地,当好深圳企业了解湖北、投资湖北的桥梁和纽带。未来,他计划常态化开展这类考察活动。
仅去年,在深圳市湖北商会的牵线下,就有超过200家企业回湖北投资,据不完全统计,投资金额已超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