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书香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颜值”

九月的武汉,因书香而不同。9月19日上午,“书香长江”阅读周将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正式启动。相较于开幕式的璀璨烟火和盛大舞台,这场阅读盛宴正以一种更沉静、更深入的方式,在百姓心中播种下一片阅读的精神绿荫。

我们为什么比以往更需要阅读?当信息浪潮汹涌而来,短视频不断争夺我们片刻的注意力,大数据算法的精准投喂在不知不觉间搭建起信息茧房,“刷屏”的姿势逐渐整齐划一,阅读反而成为了一种珍贵的“反叛”。然而,越是处在信息喧嚣的时代,越需要用阅读压实思想的船舱,为思想锚定方向。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回大众视野。《只此青绿》的走红,不只是一次成功的文艺表演,更折射出大众对传统美学和深度叙事的渴望;《非遗里的中国》等文化类节目持续高热,体现出观众不再满足于日常的娱乐,而是希望理解、感知和沉浸……这一切,正是公众通过“阅读”不同形态的文化文本,重建精神生活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以“书籍”为核心的阅读本身也在回归日常。分享好书与心得的播客悄然流行,印证着即便生活匆忙,人们依然渴望在字里行间安顿自我。在高校,图书馆与阅览室常年“一座难求”;在城市,集阅读、咖啡、展览于一体的复合书店,正成为年轻人热衷的社交文化空间……阅读,不再是学生时代的课业任务,也不再是专家学者的专属和专利,它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重回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精神的栖息、一种情感的共鸣,成为许多人在不确定时代中构建内心秩序、寻求精神慰藉的刚需。

一场阅读周或许不能直接带来经济增长,但却能持续塑造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格。一座经常举办阅读活动、拥有众多书店和图书馆的城市,是温厚而从容的。它给予市民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情感归属和身份认同。从更宏大的视角看,阅读的深度,也影响着文化的厚度。缺乏阅读支撑的文化容易滑向娱乐化和表面化,没有经典滋养的公众对话,也往往难以摆脱情绪化和短视化。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深度阅读,是社会形成理性共识、涵养文明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书香”本身也在成为一座城市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会因为一家书店、一场文化沙龙、一次作者见面会而选择来到一座城市。“阅读+”正在悄然赋能城市更新与经济转型。

“书香长江”阅读周,正是这样一场以书为媒、以读为桨的文化摆渡。它并没有停留在“展书、卖书、看书”的传统模式中,而是试图搭建一个立体的、互动式的阅读生态系统,让“阅读”二字跨越纸张,连接更广阔的世界。此次阅读周活动不仅汇聚了华中地区最优质的图书资源,更通过“书香中国万里行”“燃吧,青年!”红色共读活动等一系列创新活动,打破阅读壁垒、拓宽参与方式,让阅读从私人体验走向公共分享,从书本走向生活。

这是一次阅读的庆典,更是一场文化的接力。“书香长江”阅读周终会落幕,但它所传递的对知识的敬畏、对思想的渴求,已在许多人心中悄然种下。这些种子不一定马上开花结果,但它们早已悄然蛰伏于心田,等待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

这一刻,长江水仍在静静流淌。它见证过烽火连天,也倒映着高楼林立,如今又环抱着那些低头阅读的身影。水声和书声交织交融,背后是千年文脉与当代心灵之间的深情对话。当阅读真正“种”进日常、活在日常,我们的城市便有了更温润的气质,我们的时代也因此更显从容和明亮。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婧琦(武汉市洪山区“新声洪亮”团队、狮子山街道办事处)

责编:沈素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书香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