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执手拓荆医,微光启新篇 | 杨国元与李金华:荆江杏林科研双星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记者 喻昭阳 吴祺芸 通讯员 夏自宇 何华

在荆州市中心医院75年院史的长卷上,回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位医学教授,三对伉俪,以双倍的赤诚与学识,共同奠定了医院发展的基石。其中杨国元教授与李金华教授,便是这奠基者中令人敬仰的一对。

杨国元与李金华恋爱时照片。

“这是我的恩师、生命中的贵人,也是我的忘年之交。”提及杨国元教授,荆州市中心医院原血液科主任虞咏知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在学生的记忆里,杨国元话不多,却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无私爱心著称。

杨国元的严谨是刻在骨子里的。她书写的病历、医嘱一丝不苟,字迹工整清晰。审查下级文书时,若发现“病程记录”词不达意或潦草,她定会毫不留情打回重写。这份严格深深影响了虞咏知,“后来医院查病历,以前找杨主任,后来就找我了。”虞咏知笑道,言语中满是传承的自豪。

1958年调入医院,杨国元在内科深耕40余载,尤其精于研究血液病学。她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诊疗上独树一帜,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其首创诊断方法被载入权威书籍。她主持参与的科研成果获湖北省政府、卫生厅及荆州地区多项奖励,主编《实用血液病手册》,发表高质量论文42篇。

1992年全省红细胞相关抗体科研成果鉴定会。前排左二为杨国元。

1978年杨国元走上领导岗位后,她将“科技兴院、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作为核心。她敏锐意识到血液专科发展需强大实验室支撑,1982年成立血液病实验室并启动重要科研。

1992年荆州地区卫生局为血液病研究所授牌,左三为杨国元。

1983年,她担纲首任中华医学会荆州地区内科分会主委,通过举办学术会议极大提升地区内科水平。1986年,独立的血液专科创新开展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医院科研与论文写作迈出关键一步。

杨国元教授以严谨拓荒血液学科,奠基重点专科;李金华教授则以仁心创新泌尿外科,架通国际桥梁。他们既是各自领域的翘楚,更是相濡以沫、共同进步的学术伴侣。

“作为他的学生我感到骄傲又荣幸。”荆州市中心医院原泌尿外科主任张先觉这样评价恩师李金华。顶尖学术造诣与平易近人风范在他身上完美融合。

1959年调入医院,李金华在泌尿外科及男科建树卓著,被誉为“省泌尿外科名医”。理论基础坚实,临床经验丰富,尤擅疑难杂症。精通英、德语的他,翻译德文医学文献约20万字,第一时间将国际前沿引入科室。

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了攻克小儿尿道下裂、尿瘘等难题,他通过研读外文文献设计课题。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他在卫校动物实验室自费购买动物,甚至在医院手术室外走廊搭建起简易手术室,开始了艰苦的动物实验。历时4个月实验,经全国专家审核后,又进行了3年临床试验和2年随访,最终取得可靠成果并发表论文。这份执着与严谨,深深烙印在张先觉心中。

仁心,是李金华教授的另一面丰碑。 张先觉讲述了一个感人故事: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孤寡老人因血尿入院,确诊膀胱肿瘤后,因痛苦和经济压力欲放弃治疗。李金华不仅耐心劝导,更带着张先觉上门做工作,甚至自掏腰包为老人减免垫付医药费。最终老人成功治愈,满怀感激地写下诗歌,歌颂李金华的崇高医德。

李金华主持完成5项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参与编著《现代显微外科学》,发表论文43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多项荣誉,是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的专家。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 今年7月,李金华教授向医院捐赠了夫妇珍藏数十年的医学书籍。这批涵盖内、外、妇、儿等各学科的珍贵文献,凝结着两位老人毕生的心血,也是留给后辈最宝贵的财富。他们用一生的坚守,诠释了“医者仁心、学者风范”的真谛,激励着一代代后来者砥砺前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执手拓荆医,微光启新篇 | 杨国元与李金华:荆江杏林科研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