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乡村药柜,日渐充盈着质优价廉的放心药。(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汪菁华 通讯员 黄姗
“这个硝苯地平缓释片以前每盒17.5元,现在只要2.1元,加上报销后我只需要支付1.05元。”7月15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乐山镇龙坪村村民陈洪云捏着降压药账单,感慨医保集采药品进村卫生室后的购药变化,“又便宜又方便!”
曾经,买药远、买药贵、怕断药,是悬在村民心头的一块大石。
国家集采药品,以“团购”方式大幅降低药品价格,当这些质优价廉的药抵达城市后,如何“翻山越岭”,送到像龙坪村这样分散、偏远村落的卫生室,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及时、方便地用上,却是一道棘手的难题。怎么破?
村民的期盼:
何时在家门口吃上“便宜放心药”
“在村里买又便宜又有保障的药?以前想都不敢想!”2023年,陈洪云的一声难,道出了基层群众购药远和购药贵的心病。
对城市居民来说,买药可能只是多走几步路的事——大小医院不远就有,连锁药店遍布街头。但对许多农村居民而言,购药却是一场奔波。想买便宜又有保障的集采药得到镇或者市级医院,偏远村庄到镇卫生院的距离往往超过5公里,山路崎岖的村屯甚至要辗转十几公里,遇上雨雪天气,老人、孕妇购药更是难上加难。“我们也想像城市里一样,买啥都方便,买药更方便。”陈洪云说。
2024年,我省开始推动集采药品进基层、民营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一场从“药匣子”开始的变革,正努力弥合城乡居民用药可及性的差距。
作为最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是村民就近就医的第一站。怎样让集采药品进“村”?2023年,咸丰率先行动——推出“城乡全覆盖、销售零加成、保障全方位”的药品集采模式,一改全县265个村卫生室药品配备不足的局面,实现不出村也能买到便宜的放心药。此后,阳新、孝南等地也相继实施集采药入村措施,让更多偏远山乡村民能及时用上“便宜药、放心药”。
“药进村了,我们就不用出去了。在村里散着步就能顺路买了,跟城里也差不多。”对这两年的变化,陈洪云感叹。
村医的抉择:
药柜里该放哪些“救命药”
“看着村民拿着处方来,卫生室却没有他们需要的慢性病药,很无奈。”咸丰县龙坪村卫生室的村医郜涛,对过去的困境记忆犹新。
药进了村,只是第一步。进什么药?哪些药品是村民最急需的?村医的判断和选择很重要。
“村里老年人多,慢性病用药必须‘打头阵’。”郜涛说,他会根据村民用药习惯和历史用药情况,将重点聚焦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药品和阿莫西林、布洛芬等30余种高频需求药,定期向乡镇卫生院报计划,乡镇卫生院再汇总向医共体牵头医院填报集采药品需求表,动态管理乡村药柜。
阳新县则采取了“按需配备”策略,依据当地村民疾病谱,为中心村卫生室配备80种、一般村不少于50种集采药品,重点保障“两病”(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用药。
为了让村民买得明白、买得放心,孝感市孝南区试点卫生室亮出了“双标签”价签——左侧是市场价,右侧是醒目的红色集采价,让村民一眼看清“实惠”。
这种“看得见的降价”,成为政策落地最有力的注脚。
药企的挑战:
翻山越岭的快递如何不亏本
药选准了,如何高效、低成本地跨越地理阻隔,及时送达每一个分散的村卫生室?这道“物流题”,曾让药企望而却步。
“村民居住分散,加之没有囤药习惯,造成药品配送成本高。对于医药公司而言,配送至偏远村点几乎是‘赔本赚吆喝’,自然动力不足,送药慢、断供问题随之凸显。”咸丰县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杨继传一语道出山村用药堵在“最后一公里”的症结所在。
“有时候阿卡波糖片吃完了,但是村卫生室的药柜还没补货,等不及就只能自己去镇上买。”龙坪村的糖尿病患者曹红菊说,降糖药一天都断不得,自己常常陷入“买药焦虑”。
有没有让各方共赢的方案?咸丰县和孝感市孝南区找到了一个关键支点: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配送企业无需再为分散、量小的订单头疼,只需将药品集中配送到乡镇卫生院这个枢纽节点。接下来,由卫生院协调,通过村医自领或专业队伍统一转运的方式,打通进村的“毛细血管”。
阳新县则采用了“分区包干、承诺送达”的区域集约化配送策略:将县域划分为两大片区,分别由湖北维尔康医药有限公司、湖北民生医药有限公司分片包干,与片区内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签订合同,签约承诺“急救药8小时达、常规药72小时达”。
这一招效果立竿见影:配送率从过去的68%提升到95%!湖北民生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志说:“让村民及时用上药是责任,让企业有合理利润是可持续的关键。这道集采药惠民的‘共答题’,我们有信心完成!”
“推进健康湖北建设,打基础、强基层举足轻重。打通药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正是夯实基层医疗根基的关键一环。”阳新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汪茂林说。
如今,这些探索缓解了基层群众的用药难题。“崎岖的山路,不再阻挡药品的抵达;小小的乡村药柜,日渐充盈着质优价廉的放心药。”阳新县富池镇大雅村党支部书记赵英勇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