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郑晶晶 通讯员 张梦石 谯玲玲 实习生 梁以欣 肖璇
专家名片
姓名:张维丽
职务职称:武汉市第一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博士,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委会委员,武汉市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
擅长:周围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尤其对糖尿病足、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溃疡、丹毒的中医、西医治疗有较深的认识
门诊时间:利济路院区:周四全天、周六上午;盘龙城院区:周一全天、周五上午
腿肿、腿部青筋凸起不重视,当心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来袭。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由静脉瓣膜功能异常或静脉高压导致的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相对普遍。那么,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有哪些病因?在哪些人群中高发?如何治疗和预防?7月2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张维丽做客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市民有约·楚天名医大讲堂”栏目,为广大市民和网友进行了讲解。
静脉功能不全不等于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的瓣膜像‘单向阀门’,确保血液从脚底对抗重力流回心脏。当阀门关不严时,血液淤积在下肢,形成高压状态,引发肿胀、皮肤变色甚至溃疡,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就由此而来。”29日,武汉市第一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副主任张维丽介绍。
她表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在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10%到35%,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有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高。该疾病的高发人群还包括久站族(如教师、护士、营业员)、久坐族(如司机)、肥胖人群和孕妇等。曾得过深静脉血栓或有髂静脉狭窄问题的人群,也容易影响血液回流,导致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出现。
静脉功能不全和静脉曲张有何区别?张维丽表示,静脉曲张俗称“蚯蚓腿”,主要是因为浅静脉壁薄弱或瓣膜关不严,血液在浅静脉里堆积,导致血管变形扭曲。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除了浅静脉,还可能涉及“肌肉里看不见的深静脉”。深静脉的瓣膜坏了,血液倒流淤积在腿部深层,下午或久站后加重,容易出现腿肿,尤其是脚踝处。如果进一步发展,皮肤会变黑、变硬,甚至溃烂成“老烂腿”,严重时甚至引发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
张维丽表示,前不久自己在门诊中,就接诊了一名女教师,因为之前腿部青筋凸起没及时治疗,谁知越拖越厉害,脚踝皮肤变黑溃烂才就医,被确诊为下肢静脉曲张伴溃疡(C6期)。
久站久坐人群要及早预防
张维丽提醒,市民要提高对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疾病的认识,在出现下肢水肿、皮肤变色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就诊。
对于轻度的患者,可通过长期穿高压力弹力袜(20–30毫米汞柱),遵医嘱配合药物治疗来改善静脉功能。
对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较重的患者,首先要明确病因,如果是静脉曲张引起的,需要积极处理静脉曲张;如果是髂静脉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评估处理髂静脉狭窄的问题,比如通过支架撑开血管;如果是深静脉血栓引起的,建议在深静脉血栓患病的急性期就积极治疗,以减轻血栓的负荷,避免后期瓣膜功能不全导致的并发症。
如果是下肢静脉曲张伴有溃疡的患者,医生在处理下肢静脉曲张的同时,会通过压力治疗、清创植皮、负压引流等手段来促进创面愈合,一站式地解决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伴溃疡的问题。
如何预防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张维丽提醒市民,记住“动、压、抬、轻、冷”五字诀。动,指的是久坐族每小时起身活动,推荐快走、游泳,增强小腿“第二心脏”肌肉泵;压,指的是高风险人群,如教师、护士等久站人群以及孕妇等,日常穿戴医用弹力袜;抬,指的是睡觉时脚下垫枕头,抬高10到15厘米;轻,指的是控制体重,减轻静脉负担;冷,指的是避免泡澡、桑拿,以免高温扩张静脉,加重回流障碍。
她强调,久站久坐的高风险人群,需及早预防静脉曲张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遵医嘱穿弹力袜、每天抬腿15分钟等。如果市民出现下肢水肿、小腿有青筋凸起甚至皮肤变色等情况,务必要及时就诊,超声检查即可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