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新四军五师后人讲述另一段“飞虎情缘” 这个湖北小镇救过两名飞虎队队员

本尼达家与夏家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王俐燃 陈倩 实习生 霍妍彤 温宝 赵明远

7月26日-7月30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飞虎队”夏令营访问湖北,让湖北省监利市周老嘴镇的“飞虎队村”再次为人们所关注。事实上,1944年救助飞虎队队员本尼达的周老嘴镇,当年还曾救助过另一位飞虎队飞行员。整个抗战期间,新四军五师共救助过7名美国飞虎队队员。

昨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到时任新四军第五师三分区襄南指挥部秘书夏夔的女儿夏鹄,了解到这段跨越时间与国界的“飞虎情缘”背后的故事。

这个小镇救援过两名飞虎队队员

1944年5月6日,美国飞虎队飞行员本尼达在湖北监利市周老嘴镇附近的上空被击落后跳伞,被当地军民救援后送往新四军第五师师部。当时,作为新四军第五师三分区襄南指挥部秘书的夏夔,组织了对本尼达的营救,最终通过一路“接力”护送,成功地将他送到了新四军第五师师部所在地大悟白果树湾。

夏鹄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其实在救助本尼达的前几天,父亲就救助过美军飞行员,他叫莱威士。夏鹄回忆起父亲讲给她听的往事:那天,夏夔正在屋里写材料,突然有人闯进屋里拉着他就走,并说“快去看看,送来个活宝”。而后,夏夔在河边见着一个身着飞行服的美国年轻军人,手臂上印有“U.S.A”字样。“他是被日军击落后跳伞获救的飞行员”,送他来的游击队员介绍。而这名美国飞行员惊恐地看着面前的人群,不知道他落在何人手里。直到夏夔说出:“How are you?”“Don’tworry”“follow me”。“他见父亲能说英语,态度和蔼,才顺从地下了船。”夏鹄介绍,父亲入伍前上过一年半的初中,会一点英语,但是入伍后已经有些生疏,不少单词都忘记了。靠着还记得的几句英语,再连比带划地沟通,他成为唯一能与这位美国飞行员沟通的人。

新四军悉心照护并安全护送

听着这有些磕磕巴巴的英语,美国飞行员掏出一张中英文对照的卡片,报上了自己的姓名——美国14航空队飞行员莱威士。语言不通让两人的相处充满戏剧性。

“大家专门给他买了搪瓷碗,做了新棉被、新蚊帐。”夏鹄告诉记者,“父亲他们提供的是根据地最好的条件。”即使根据地条件艰苦,他们还是设法买来了白糖。莱威士自己下厨,炒了一碗糖炒饭。

而后,部队用一周时间摸清日军封锁线规律。襄南指挥部派出全副武装的尖刀班,由排长带队实施护送。当夜疾行三十里,最终成功将莱威士送达军分区。离别时刻,部队赠送给了莱威士缴获的日军指挥刀和太阳旗,莱威士感慨“这是天空作战得不到的珍贵纪念。”

新四军五师曾救下7名飞虎队队员

莱威士获救后,新四军五师专门下发了指令,要求所属部队及各地游击队民兵积极营救遇险的美军飞行员。没过几天,新四军五师在监利又营救了一名身负重伤的美国中尉飞行员,正是本尼达。

本尼达同莱威士一样,跳机求生坠落于监利市周老嘴镇,被村民们救助。他来到指挥部时,夏夔给他看了莱威士的信,本尼达便如同得到了极大的安慰,连连说道“我认识莱威士”。

夏鹄介绍,莱威士驾驶的是战斗机,在执行任务时所掩护的正是本尼达驾驶的战机,此前,二人经常驾机共同执行战斗任务。

回忆起父母的描述,夏鹄介绍,新四军第五师先后营救了七名美军飞行员。为保障安全,每次转移都需周密部署。“从襄南指挥部到第三分区,再到第五师师部,最后穿越日军封锁线送往重庆,每次都是生死跋涉。”夏鹄表示。

巧的是,在多年后的2002年的北京中美老兵座谈会上,当夏夔念出“格伦·本尼达”的名字时,一位老人突然起身:“我就是!你们是我的救命恩人!”本尼达的夫人埃莉诺后来告诉夏鹄,家里人曾接到本尼达阵亡通知,半年后得知其获救时全家喜极而泣。同时,这份情谊依然在后代延续。夏鹄的二哥夏钢多次接待访华的埃莉诺:“老太太80多岁时,我们经常边坐车边聊天。”2010年的聚会上,本尼达携儿孙与夏家三代留下合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新四军五师后人讲述另一段“飞虎情缘” 这个湖北小镇救过两名飞虎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