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把握三对关系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

□ 汤宏

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森林和草原对国家生态安全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林草兴则生态兴。”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之一,其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支撑。深入剖析林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立足眼前与着眼长远”“立足一域与服务全局”“孤立保护与系统治理”三对辩证关系,对于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短期效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平衡

立足眼前,强调在当前条件下,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解决林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现实需求。着眼长远,强调遵循林业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产。这一关系本质上指向的是短期效益与长期目标的平衡统一,不仅体现了林业发展的时间维度辩证,也反映出林业作为特殊产业的根本性特征。林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提供木材和林产品等物质供给,又是重要的公益事业,承担着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要求“绿化祖国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强调“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四库’联动”。这些重要论述,概括了森林的多元功能与多重价值,为重构林业价值体系、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具体到实践层面,要构建短期措施与长期机制协同推进的发展路径。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十堰市林业发展承载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探索绿色转型路径的双重使命。多年来,十堰市立足眼前紧迫问题,深入实施生态修复、精准灭荒、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开展水源涵养林培育和水土保持林保育工作,积极布局特色林业产业,探索碳汇开发,为长远的生态价值转化奠定基础。

实践表明,实现短期效益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关键在于构建“扩绿增美、护绿增质、活绿增效”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符合生态经济学原理,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论中“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核心理念。

地方特色与国家战略的协同共进

立足一域,强调各地区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点和发展阶段,确定差异化的林业发展路径。服务全局,强调各地区林业发展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要。这一关系本质上是区域特色与整体布局的协调统一,不仅体现了林业发展的空间维度辩证,也反映了林业发展的空间特性,即林业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区域林业发展必须统筹协调。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将区域林业发展置于国家战略框架下找准定位,实现“一域精进”与“全局共赢”。

立足一域,打造地方特色林业产业。十堰市依托武当山、丹江口水库等独特资源,发展森林康养旅游,创建26个国家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和41个市级示范基地。目前,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867万亩,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33.9%,林下经济总产值过百亿元,发展各类林下经济经营主体831家,从事林下经济超69万人,参与林下经济的农民人均年增收1.8万元。通过充分挖掘地方林业资源的价值,形成“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探索出山区林业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的“十堰方案”。

服务全局,推动区域协同治理。十堰市始终将服务国家战略作为行动纲领,以守护“秦巴生物多样性、核心水源地”为使命担当,把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扛在肩上,实施“双重”、国土绿化示范项目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4年承办全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现场会,推广系统治理经验,为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支持。在碳汇开发领域持续突破,十堰市积极创建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以地方实践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实践表明,区域林业发展只有融入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全局,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只有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才能构建起全国林业发展的整体优势。在区域林业发展定位方面,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特点,确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区域协作方面,要加强跨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协作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要统筹区域林业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从单一“护生态”走向系统“谋发展”的综合治理

孤立保护,强调将林业资源与其他生态要素割裂开来进行保护的思维和方法。系统治理,强调将林业资源置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采取综合施策的治理方式。这一关系本质上是单一手段与综合施策的有机统一,反映出林业发展的系统性特征,即林业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和发展必须与其他生态要素协同推进。

在林业发展中,十堰市探索构建多元共治与综合治理协同推进的发展路径,将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有效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系统综合治理下,十堰市生态环境日臻向好,林业发展已从“砍树经济”转向“生态产业化”,这种转型印证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揭示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的可行路径。

实践表明,林业保护只有融入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才能取得持久成效。同时,只有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构建起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在保护理念方面,要树立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现从孤立保护向系统保护的转变。在治理机制方面,要构建多元共治的生态治理格局,完善林长制考核办法,建立“林长制+”协同联动机制,形成跨部门、跨区域的综合治理合力。在技术方法方面,要采用综合治理的技术路线,提高系统治理的技术水平。

(作者系十堰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把握三对关系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