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好故事”就是黄冈跳动的脉搏

7月11日,黄冈市融媒体中心的舞台上,12位记者登台,讲的不是大道理,而是脚下这片热土上热气腾腾的人和事。一场“好记者讲好故事”比赛,如清泉激荡,让我们听见了黄冈最真实的心跳。

好故事哪里来?泥土里长出来!“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这九个字就是好故事的“通关密码”。麻城记者樊光宾讲述帮烈士后代寻亲,为何催人泪下?因为它掘开了深埋于黄冈土壤里的家国血脉。武穴吕艳镜头对准竹雕手艺人,刻刀游走的不仅是竹节,更是喧嚣时代里一份沉静的坚守。从蕲春蕲艾的蓬勃生机到乡村的美丽蝶变,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息到默默奉献的“点灯人”……这些故事没有一件是坐在办公室编出来的。记者们跑遍了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市井巷陌,用脚步丈量,用真心感受,在平凡中挖出了不凡。好故事,从来不在云端,只在泥土里扎根。

小故事大时代,一面镜子照变迁。记者们讲的,绝非孤立的悲欢。它们是一面面明亮的镜子,映照着黄冈乃至整个中国大地的脉动。老铺村的“蝶变”,是黄冈万千乡村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缩影。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农民的笑脸就是答案。蕲春蕲艾产业的崛起,是黄冈拿本地资源“点石成金”的生动写照。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小艾草承载的是地方经济升级的大决心。烈士后代寻亲、义务守墓人的坚守、“点灯人”的付出……这些故事,串起了家国情怀、信义担当的永恒精神谱系,在价值纷扰的今天,默默守护着社会的心灵高地。吕艳镜头里的竹雕非遗,关乎黄冈厚重的文化家底如何在现代焕发新生——这是关乎文化自信的接力。

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那颗心。媒体生态日新月异,记者们讲故事的方式也在变。比赛中,他们巧妙借助视频、图片,让新闻现场跃然眼前。拥抱新技术,让好故事传得更远、更入心,已成必需。

但任凭技术更迭,记者那颗心从未改变。那便是对真相的执着,对责任的担当,对人民的深情。樊光宾追寻烈士足迹的坚韧,吕艳记录匠人精神的专注,都是对这份职业初心最朴素的诠释。在信息喧嚣的时代,这份坚守真相、弘扬正气的初心,弥足珍贵。

比赛落幕了,但好故事激起的涟漪正扩散开来,它为同行树起标杆,鼓励更多记者沉入一线;它让市民更真切地看见家乡的变化,感受身边的真善美;它凝聚起城市向上的精气神,成为推动发展的无形力量。

“好记者讲好故事”,讲的是黄冈人自己的故事,折射的是脚下这片土地奔涌的活力。让我们为这些用心记录时代的讲述者喝彩,期待更多带着泥土味、闪耀着真实光芒的黄冈故事,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星火,点燃建设美好家园的澎湃动力。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多吉(黄冈武穴)

责编:曾达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好故事”就是黄冈跳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