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清朗网络生态容不得“李鬼”作祟

据中国网信网消息,网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针对假冒仿冒 “自媒体” 账号开展大力整治行动,累计处置违规账号 3008 个,这一举措精准打击了网络乱象,为净化网络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些假冒账号却肆意扭曲信息传播路径,发布虚假新闻、不实消息,混淆公众视听,让人们在海量信息中难辨真假,破坏了网络传播生态的健康发展。诸如“安徽省教育考试招生院”这类假冒教育招生部门官方名称的账号,为涉考涉招培训、咨询业务违规引流,利用家长和学生对官方信息的信任,误导他们陷入不良培训陷阱,不仅可能让学生浪费金钱和时间,更严重干扰了招生考试的正常秩序,破坏了教育公平的环境。这不仅仅是个例,长此以往,会让公众对网络信息失去信任,影响社会信息的正常流通。

此次网信部门的整治行动意义非凡。一方面,有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以 “邮政精选” 这类账号为例,他们未经授权利用 “中国邮政” 品牌和邮政机构的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引流带货,售卖的商品质量难以保障,一旦消费者上当受骗,经济损失在所难免,群众的经济损失又该谁去承担呢?整治行动将这类账号依法处置,为消费者筑牢了一道安全防线,让消费者在网络购物等活动中更有安全感。另一方面,像“日照文旅推荐官”这些未获授权却仿冒地方文旅官方认证账号的存在,也容易发布不实文旅信息,误导公众,既破坏了网络空间的诚信氛围,也让群众对当地产生不太好的印象。通过整治,能够促使网络平台上的账号更加规范、真实,营造出积极向上、诚信友善的网络生态,让广大网民能够在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中交流、学习和娱乐。

网络整治行动不能是一阵风,必须长久地开展下去。各网信部门应持续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推动平台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完善账号注册审核机制,对涉及官方机构、知名品牌等敏感信息的账号进行重点核查,从源头阻断违规账号的产生路径。同时,要进一步畅通公众监督举报渠道,简化举报流程,鼓励网民积极参与网络治理,形成 “监管部门 + 平台 + 公众” 的多元共治格局。此外,需加大执法力度,保持高压监管态势,对违规账号依法从严处置,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治理行动,让假冒仿冒行为付出应有代价,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力。只有通过这样长久、持续的整治行动,才能彻底清除网络空间中的假冒仿冒 “自媒体” 账号,共同守护网络空间的清朗与健康发展,让网络真正成为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美好家园。

网络空间从来不是法外之地,清朗网络生态更是容不得“李鬼”作祟。对于网络空间而言,“规则即生态”。当监管始终不松劲、平台坚决敢担当、公众积极齐参与,三方形成合力,就一定能让虚假账号无处遁形,让有序成为网络世界的主旋律。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治理,更是对网络空间公序良俗的坚守;不仅是法律层面的执行,更是对数字时代文明底线的捍卫。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数字浪潮中,守护住那份属于每个人的清朗与真实。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川(黄冈武穴)

责编:曾达飞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清朗网络生态容不得“李鬼”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