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技术突破就像“老骨头熬汤” 工业母机产业攻坚期待更多耐心资本

湖北日报讯(记者王艳华)“数控机床产业的突破,技术难度大、需要长期的积累,就像‘老骨头熬汤’。”7月23日下午,2025“工业母机+”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的产融对接专场活动在武汉举行,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向嘉宾分享中国数控系统产业发展的难点和突破。活动现场,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产业链企业及研究机构的代表,探讨如何围绕“耐心资本”与特色融资模式,推动中国工业母机行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部件都是通过机床生产,机床也因此被称为“工业母机”。工业母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的基石,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工业高度和核心竞争力,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技术。

中咨资本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是工业母机第一消费大国,近年来我国工业母机国产化率逐步提升,但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亟须技术突破。另外,日益严峻的国际技术封锁,进口高端机床处处受限,国产替代的需求愈发迫切。

但研发投入大、投资回报周期长、进入市场难,都是摆在工业母机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前面的难题。

“钱去哪里了?”陈吉红举例,华中数控的营业收入逐年增加,但是净利润增长缓慢,原因之一是年年增长的研发投入。从2009年到2024年,华中数控研发费用增长了24倍,2024年的研发投入达3.23亿元。

支持工业母机产业技术突破,必须有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支持,通过产融融合政策和融资方式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

中咨资本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陆续推出系列政策性资金、产业基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工具,为工业母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保障,助力其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

国家开发银行则通过创新特色融资方式支持相关企业。例如,针对技术攻关需求,国家开发银行推出研发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全周期关键技术研发。2008年以来,国开行累计发放工业母机行业贷款超200亿元,通过中长期贷款、研发专项贷款等产品,为企业提供期限灵活、利率优惠的融资服务。

工业母机产业投资基金是目前我国唯一一支该领域的国家级基金。自2023年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累计立项项目80多个、金额超过120亿元,投资项目分布在16个省市,服务航天、新能源领域工业母机等重大应用场景需求。

此外,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利用国家产融平台的数据优势,打破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提高产融对接效率、支持政策精准落地。

“之前我问一家和我们合作的企业,他说进口机床至少要贵4到5倍,用上国产机床之后,现在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陈吉红说,未来还要生产“更精、更快、更智能”的智能机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技术突破就像“老骨头熬汤” 工业母机产业攻坚期待更多耐心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