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数学课还能这样上?湖北九节“好课堂”把知识“烙”进生活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倩倩 通讯员 王雯婷

当二十四节气的日影测量遇上《土圭之法》,色彩饱和度里藏着正负数的秘密,南水北调工程变成数学实践课——数学课的边界正在这里被重新定义。11月20日至21日举行的2025年“湖北好课堂”小学数学展示活动现场,全省700余名数学教育工作者齐聚武汉市硚口区山鹰小学和武汉四中,见证了一场小学数学课堂的“革命”。

本次活动以“践行新课程理念,促进教学质量提升”为主题,九节展示课如同九扇打开的窗,让学生看见了不一样的数学世界:

襄阳市昭明小学李静瑶老师在《土圭之法》中,带着学生穿越三千年,用数学模型解读周代典籍中的节气测量;武汉市洪山区第一小学罗偲老师在《相反意义的量》中,让学生通过调节手机照片角度、色彩饱和度,直观感受正负数的对立统一;武汉市江岸区沈阳路小学余力老师的《探秘南水北调》,更是把国之重器搬进课堂,让学生用数学思维破解调水工程中的现实难题。武汉市硚口区山鹰小学肖洁老师的《藏在纸张里的数学密码》,从学生最常见的作业本、书籍入手,引导学生在测量、计算身边物品的长宽比例中感受标准化秘密。

一系列展示课,内容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多个维度,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社会生活、科学探索深度融合,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湖北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上的丰硕成果与创新活力。“这才是数学该有的样子!”现场,听课教师们一边赞叹,一边低头奋笔疾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教学亮点。

山鹰小学数学教研组主任孙晓莉表示,“通过听课,我深深感受到,如今的数学课堂,核心不再只是传授冰冷的公式,而是激发学生火热的思考。老师们精心设计‘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自主探索、走向真理。这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也点燃了我们一线教师的改革热情。”

专业点评环节,湖北省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刘莉和省教科院数学教研员方芳与授课老师进行了现场互动与精彩点评。她们从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学习活动的有效设计、核心素养的扎实落地、学生的思维训练等角度,对每一节课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业剖析,肯定亮点的同时,也提出了改进建议。

刘莉用“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来评价这些课例。“一切的改革变化,最终都要服务于学生。”她强调,好课堂要把学生态度放第一位,关键在于“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参与”。在她看来,“好课堂”要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老师要积极回应学生,要给学生展现机会,让学生有自信成功。“老师有预设又不局限于教案,在课堂上精准捕捉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用鲜活的思维表现,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以学生成长为核心,激发学生热情。”她说。

这场展示不仅为全省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学习交流平台,更是一次对新课标理念落地课堂的深度研学、成功示范和专业培训。现场,一些老师纷纷表示,“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成长需求深度联结,课堂便焕发出超越学科本身的生命力,数学课就成为学生最期待的课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数学课还能这样上?湖北九节“好课堂”把知识“烙”进生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