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企业名片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 000902),主营业务包括磷复肥、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始建于1982年,双总部位于荆门和北京,依托母公司洋丰集团5亿吨磷矿资源以及全国十四大生产基地,复合肥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公司拥有员工8000多人,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曾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等称号。
精彩语录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种农作物都能拥有量身定制的专属营养方案,让田间地头的每一个具体种植难题,都能找到精准、高效的解决方案。
双主业布局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基于自身资源和工艺技术优势的顺势而为,实现磷资源“吃干榨尽”的高效利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覃万钟 祝华
通讯员 李乔 阮馨瑶
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如何培育壮大,是企业时刻面临的课题。新洋丰作为中国磷复肥领域龙头企业,从单一的磷复肥生产,逐步发展为“磷复肥+新能源材料及精细化工”双主业驱动的现代化企业。它的探索与实践,给出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答案。
近日,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总裁杨华锋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畅谈企业过去3年的转型路径与发展思考。
从为经销商服务到为农作物服务
磷复肥作为新洋丰的“老主业”,多年销量全国第一。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当下,如何让它焕发新活力并持续领先?
“我国农业正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变革。”杨华锋说,过去一个肥料配方“包治百病”的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需求。东北的黑土地、南方的红壤、西北的盐碱地,特性千差万别;水稻、小麦、果蔬、油料作物,营养需求各不相同。这要求肥料产业必须转变发展思路。
新洋丰首先从研发端破局,建立多个研发机构,共承担了包括“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20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重大科研项目,拥有260余件专利,参与制定了7项国家标准和8项行业标准。
公司始终以土壤健康和作物营养需求为核心,致力于解决传统肥料利用率低、功能单一的行业痛点。通过专业土壤检测技术,精准掌握土壤中养分缺失及酸化、盐碱化等问题,再科学匹配养分比例,按需添加中微量元素或生物菌剂。
“核心就是作物需要什么就补什么,实现精准供给。”杨华锋强调。
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武团队合作,将院士团队潜心研发20余年的“ARC生物耦合技术”进行产业化落地,通过“以肥载菌”方式,将ARC菌剂融入肥料产品,破解了花生、大豆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世界性难题,并能诱导作物根系结瘤固氮,促进提质增产。
除了研发突破,服务端升级是另一大核心发力点。作为肥料企业,过去新洋丰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经销商,核心是“把产品卖出去”;随着农业现代化推进,服务触角延伸至种植户,关注其施肥需求与收成反馈;而现在,服务理念跃迁至“为作物服务”。
为此,新洋丰每年投入超过4000万元,组建了一支200多人的专业服务队伍,其中一半以上拥有硕士学历。这些农艺师为种植户免费提供“定制化施肥方案+全程技术指导+解决种植痛点”的一站式服务,真正把科技创新价值转化为田间地头的实际收成。
数字化答卷:工厂自控率由75%提升至99%
作为连接农业与制造业的企业,新洋丰在制造维度同样大力推进转型升级。
“传统的化工制造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生产效率瓶颈、环保安全风险等共性问题。数字化转型成为一道必答题。”杨华锋表示。
目前,公司已完成合成氨厂先进过程控制、硫酸车间“零手动”等一系列数字化项目,推动制造端从“传统人工管控”向“智能精准调控”转变。
以合成氨厂为例。这座2022年建成投产的工厂被确定为首个数字化转型试点。改造后效果显著:工厂自控率由75%提升至99%,工人操作频次大幅下降,过程控制稳定性显著提升,生产参数始终稳定在最优区间。
“起初是基于更安全、更环保的考量进行数字化改造,结果发现,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耗成本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杨华锋说。
公司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所有工厂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工作,成为磷化工行业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企业的典范。
5亿吨磷矿是进军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底气
在稳固传统主业的同时,新洋丰正积极开拓新能源材料及精细化工第二主业,这契合湖北省新兴产业壮大的战略方向。
“布局第二主业,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自身资源和工艺技术优势的顺势而为。”杨华锋说。
首先是资源优势。新洋丰及母公司洋丰集团经过多年积累,储备了5亿吨的磷矿资源,这是发展双主业的前提和最大底气。
其次是技术工艺的关联性。磷复肥和新能源材料及精细化工,虽然终端产品不同,但前半段工艺相同,都是以磷矿石为原料进行湿法磷酸生产后,纯度高的工业磷酸用于生产新能源材料及精细化工产品;净化后的粗酸则用于开发酸性土壤专用肥。这种“梯级利用”模式最为合理,可实现磷资源价值最大化。
第三是产业的互补性。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得越快,产能越大,产生的粗酸越多,越需要开发专用肥来消耗这些粗酸。而新洋丰作为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具备将粗酸高价值利用、转化为肥料产品的绝对优势。
目前,在新能源材料及精细化工领域,新洋丰已具备年产10万吨磷酸铁、10万吨精制磷酸的产能规模,在建的无水氟化氢项目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当前,公司正在宜昌高新区投资96亿元,打造集采矿、选矿、新型肥料、精制磷酸、新能源材料及磷石膏综合利用于一体的采选加一体化磷系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
扎根湖北,以双主业为支点建设贡献力量
基于对行业趋势与自身优势的判断,杨华锋对企业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行业趋势看,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市场需求增长远超许多产业。虽然当前存在产能过剩,但市场需求也在快速攀升,未来将在动态调整中实现快速增长。尤其是磷系新能源材料,竞争格局正逐渐向有磷资源、有磷化工基础的企业倾斜。”他分析道。
从地域优势看,湖北在磷化工产业上具备独特优势。一方面,拥有丰富的磷矿资源,为磷化工及磷系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区位与运输优势突出。湖北位于中部,发展传统磷复肥,产品能便捷输送到全国各农业大省;布局新能源材料,又能高效辐射沿海消费市场。
杨华锋表示,公司将继续扎根荆楚,以双主业高质量发展,为湖北建成支点注入新洋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