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施久东给猪装芯片找回猪肉的原本味道

为了全程监控猪的饲养环境、饲料喂养和疫苗药物接种情况,退役军人施久东在上海交大农学院曹林奎教授团队的指导下,在猪耳朵上装上了芯片。这份对品质的极致追求,使他的猪场率先斩获了珍贵的“有机猪”认证。

11月13日,在湖北省第四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10个一等奖项目的比拼中,宜昌水牛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始人施久东带来的清平猪(田园式)全产业链项目高分胜出,摘得“戎创精英奖”。

今年62岁的施久东,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他曾荣获嘉奖6次、获得“神枪手”称号2次。退役后,他从养猪起步,涉足观光农业,开办农庄做餐饮,打造生态环保的精品民宿,还实打实地帮扶村里的贫困户,形成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养猪致富。

施久东的创业之路源于一次偶然的掌勺经历。“有一次炒辣椒炒肉,我费了很大劲炒,炒出来的猪肉还是不香。我就觉得这不是炒得不好,是现在市面上的猪肉不好吃,背后是猪的养殖方式有问题。”施久东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过去的猪肉之所以吃起来香,是因为它满足了四个条件:用土种、土喂法、土饲料,养殖1年以上。怀着找回猪肉“原本的味道”的朴素初心,施久东毅然投身到充满挑战的养猪行业。

创业之路,始于家乡宜昌当阳市庙前镇井岗村2组的一处滩涂荒滩上2600平方米的养殖车间。他选择养殖家乡珍贵的土猪品种“清平猪”——作为载入《中国猪品种志》的地方珍稀猪种,“清平猪”的选育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经1965年科学认定后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施久东严格把关养殖饲料,坚持使用有机玉米、大麦、红薯等天然原料喂养,拒绝添加剂,让“清平猪”在自然健康的条件下生长。

为了实时监控猪的生长指标,科学喂养、管理,施久东还在“清平猪”的耳朵上装上芯片,在猪舍里安装了温湿空调、杀菌仪、全自动刮粪机等设备,精心把控养殖的每一个环节。当第一批“清平猪”出栏,那久违的、醇厚的猪肉香气在厨房弥漫开来时,他知道自己找回了猪肉“原本的味道”。

凭借过硬的品质和口碑,“清平猪”成功打入市场,在当阳城区开设多家直营店。随后,施久东不断拓展产业链,从标准化养殖出发,涉足观光农业,创办集餐饮、体验于一体的农庄,构建了一个集养殖、种植、加工、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生态循环体系,探索并成功实践了“公司+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共赢发展模式,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我准备投资1个亿,给‘清平猪’建‘别墅’。这个‘别墅’除了让猪的生长环境更舒适,还要和文旅结合起来,建设总面积510亩的清平猪生态农业文化园,吸引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游客一多起来,餐饮、住宿、景观畜牧、循环农业的全产业链就会被激活,这是我的最终目标。”施久东说,他计划在5年内,将养猪场的规模扩大到10万头左右,进一步推进有机土猪肉的品牌建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施久东给猪装芯片找回猪肉的原本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