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颅内惊现“孪生瘤” 襄阳医生毫米级“血管绣花”精准拆弹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胡敏、宁婧) “感谢你们从死神手里救回我的母亲!”近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为患者雷女士拆除颅内罕见的“孪生炸弹”——镜像动脉瘤,患者及家属对该科医护团队表达真挚的感谢。

突发急症,病情凶险万分

据悉,64岁的雷女士此前身体健康,却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神志不清,被紧急送至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入院后,急诊头颅CT检查显示脑出血。神经外科张程达博士接诊后,第一时间开放绿色通道,经过仔细检查,高度怀疑雷女士合并血管异常。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张程达争分夺秒安排雷女士行脑血管CTA检查,结果提示她患有颅内镜像动脉瘤。若不及时手术,雷女士的病情将持续恶化,甚至可能突发脑死亡,情况十分危险。

深夜急救,毫米级操作拆除 “颅内炸弹”

深夜,得知病情后,神经外科主任刘岳立即集合脑血管组紧急会诊。手术团队围绕患者病情展开深入讨论,缜密评估,制定出详细的治疗、手术方案。与家属充分沟通病情后,家属表示全力配合。手术团队迅速完善术前准备,将雷女士送入手术室。

神经外科脑血管组手术团队为患者实施手术。通讯员 供图

术中,脑血管组手术团队配合默契。他们在患者右侧腹股沟部位进行穿刺,经股动脉通过导管导丝,将弹簧圈精准送入颅内动脉瘤内进行栓塞。这一操作如同给炸弹牢牢套上“枷锁”,成功解除了动脉瘤破裂的警报。整个手术过程精细如绣花,均在毫米级血管上完成。

术后,雷女士恢复神志,四肢活动良好,未造成神经功能缺失。术后第二天,雷女士自觉头晕头痛症状有了明显改善。经过科学精准的治疗,目前雷女士恢复良好,已顺利出院。

镜像动脉瘤治疗有讲究,突发症状需警惕

刘岳介绍,颅内镜像动脉瘤是多发动脉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指位于两侧对称位置的动脉瘤,瘤体对称分布在颅内中线两侧对应的血管上,形成“镜像”。脑动脉瘤在破裂前,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少数动脉瘤较大的患者,可能会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头痛、呕吐和视力减退等。

通常,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比较好,但动脉瘤一旦破裂,即使得到有效治疗,往往也可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对于已经破裂的动脉瘤患者,一旦动脉瘤再次破裂,死亡率较高。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尽早拆除“颅内炸弹”,以免诱发危险。

由于颅内镜像动脉瘤自身的解剖特点,其治疗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刘岳介绍,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在不过多增加手术风险及创伤的基本原则下,根据动脉瘤具体位置和形态以及患者家庭经济条件等多重因素进行判定,选择同期还是分期手术治疗。

大多数未破裂的动脉瘤是没有症状的,很多患者都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的。随着瘤体增大,可能会出现视觉障碍、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走路不稳、头痛等症状。刘岳提醒:当出现剧烈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丧失时,要警惕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并及时诊治;3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长期患高血压、长期吸烟、酗酒史及动脉瘤家族史人群,应定期检查脑血管情况,通过无创的头颈CTA(CT血管造影)或MRA(磁共振血管成像),积极排查颅内动脉瘤;日常生活中,避免诱发因素,降低动脉瘤发生破裂的风险;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和夹闭两种方案,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熟练掌握这两项技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安全、可靠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科室24小时急诊值班,全力、全方位把抢救患者生命放在首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颅内惊现“孪生瘤” 襄阳医生毫米级“血管绣花”精准拆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