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将美学与艺术实践融入城市发展进程

□ 李历

城市发展既关系到人们物质生活的需求,又与艺术实践、艺术创新、艺术审美密不可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效能,塑造城市文化,打造城市特色,激发城市活力,推动城市创新,是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的重要指引。

艺术实践是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形象的重要形式

艺术实践是展现城市文化特色和形象的重要形式。它以艺术为依托,将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色及精神内涵等元素进行提炼和表达,让城市的文化底蕴得以延续和弘扬,用文化产品助推旅游发展,激发经济活力。“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当前,一些城市将具有展现城市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化遗迹与现代生活融为一体。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东南亚文化交融结晶的古德寺、深藏50余栋百年优秀历史文化建筑的昙华林以及百年老街黎黄陂路,还有表达新时代城市文化特色的艺术地标光谷广场、楚河汉街和由主题各异的特色站点设计构建起来的地铁文化,这些呈现深厚历史文化特色的名片折射出武汉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

城市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承担着丰盈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功能。高质量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用艺术实践赋能城市规划,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景观,这是当下的核心使命之一。因此,将美学与艺术实践融入城市建筑与规划,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之美提升城市品质、塑造城市文化,成为当下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艺术实践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扮演着独特且重要的角色,它既可以焕新乡村风貌,激活乡土魅力,打造乡村旅游,又能打破城乡之间的藩篱,使现代城市的生活美学、智能文化与乡村生活方式相融合,为城市居民提供来自乡村的别样文化体验,构筑城乡文化相互成就的关系。在城乡融合的基础上,可以打造相互促进的文化符号,使其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文化资产,实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要用艺术实践创造经济新形态,用城市文化特色使人们找到文化享受和精神滋养。

推动艺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

随着城市发展的重心从大规模的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艺术作为文化载体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尤其是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其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人工智能的进步为艺术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交互式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新兴形式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这使得城市空间不再仅限于展现艺术符号或地标性艺术,更多的是发挥艺术创新在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文化品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的更新阶段,通过艺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双向奔赴”是创新城市的基本依托。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建设富有活力的创新城市”。创新城市与艺术创新密不可分,二者的结合能为城市住宅的设计、城市文商旅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城市文化特色注入新活力。

城市创新还应立足于用文化特色表达城市态度,体现自身的差异化,在保持长期优势的同时做到城市文化的传播,这也成为未来城市创新需要深思的主题。当下,文商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线下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这一主旋律。打造城市创新需要运用好本土资源,打造综合性消费空间、文创艺术社交社区、线下实体商业区,合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传统技艺重获新生,吸引更多年轻创客融入自身新潮的理念创业和就业,让每座城都能塑造特有的城市符号,并通过建筑、文化、商业的更新,打造既有活力又新兴的城市。

从生态美学视角重塑新型的城市景观

生态美学是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生态美学的理念越来越充分地运用到城乡生活中。过去的城镇化模式中,往往容易忽视这些问题,生态美学作为重要载体将更多地改变未来城镇的发展。

在城市老旧社区的更新进程中,保护和优化社区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们重新审视与自然的关系,这是建设美丽城市的要素。人们对城市的构想已不再局限于高楼林立的大厦,而是转向为一幅由生态美学塑造的绿色城市景观。这预示着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将自然生态系统的原则与城市管理、规划深度融合,力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质量优良,生态服务完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它不仅能达到环境优化的效果,更是城市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以及文化体验的完美整合,旨在构建一个低能耗、零废物的高品质城市。无论是老旧社区的改造还是开发新城,我们都能尝试从生态美学的视角出发,打破传统建筑与自然的关系,打造新型的城市景观,形成多层次的生态系统,用生态美学营造宜居之城,重新诠释城市符号。城市的发展应始终坚持人本逻辑,生态之城、智慧之城和宜居之城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

以城市为核心着力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发展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是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使命。对湖北来讲,要用城市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差异化的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让现有资源和现存文化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既能重获新生,又能在创新体系的驱动下带来更多经济价值,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的新机遇。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将美学与艺术实践融入城市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