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平台每天在为全省安全“把脉”。
湖北日报讯(记者胡雯洁、通讯员袁聆彬)10月28日,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探索建立企业重大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与管控体系,整合全省高危行业风险辨识、感知、评估等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形成规模达80余TB的数据库。投用后,体系每日处理实时数据超1亿条,峰值处理速度达每秒36万条,相当于为湖北安全生产装上了“超算大脑”。
据了解,省风险隐患监测预警体系自2024年8月投用以来,凭借“1+1+17+N”多源多元数据库与高效数据处理能力,已有效监测处置2.1万余起风险事件,避免70余起事故,同时减少经济损失超10亿元。
“每一条数据处理都是实打实的安全生产经验,得先‘治好’才能用好。” 专家赵冰化形象比喻,数据治理如同“将各地方言统一成普通话”。为此,省应急管理厅不仅引用15项国家与行业规范,编制14项地方规范,还创新制定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办法,让数据使用更系统、合规、安全。
数据“治好”后,如何转化为安全保障力?省应急管理厅将目标锁定在“数据赋能见实效”。“要靠大数据破解风险底数不清、成因复杂、趋势难判的痛点。” 全程参与体系搭建的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数据模型,系统能精准锁定风险场所、设备等关键要素,实时掌握风险状态并自动研判风险等级。
目前,全省已建成尾矿库漫坝、危化品泄漏、冶金中毒等特定场景预测模型,自运行以来,直接经济损失减少3.6亿元,间接经济损失减少7亿元。
此外,这份“数据赋能方案”的价值还在持续延伸。目前,全省应急部门及武汉、襄阳、宜昌等地城运中心已复制该数据治理模式,并向城市治理、工业互联网、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