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春华秋实 湖大学生喜收水稻

收水稻啦!    通讯员刘奕喆 刘雪琪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通讯员 魏梓涵

“风吹麦浪,稻花儿香……”一阵歌声从武汉市长江新区多倍体水稻基地里传来。近日,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二十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正在进行主题劳动实践课程——实验水稻收割。

田间地头,学生们俯身于稻浪之间,“要反手握住水稻,腿弓起来……”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剑勇一边示范一边为学生们讲解割水稻的要点。学生们跟随指导,一手拢住沉甸甸的稻穗,一手挥动镰刀,镰刀割断稻秆的“唰——唰——”声此起彼伏,收割下的稻束一堆一堆地整齐地放在田埂旁。

“这不仅是一次劳动体验,更是一次露天课堂,如何弯腰收割不伤手、如何捆扎稻谷不易散、水稻怎么割才利于下一次播种……这些都是平时学不到的宝贵经验。”2024级合成生物学专业学生谭可馨笑着说,“我们这些大学生应该经常参与这种‘接地气’的实践活动,让自己的科研成果长在祖国大地上。”

不远处,传来稻穗拍打谷桶的噼啪声,打谷桶前,几位男生正轮番抱起稻捆,在半人高的传统打谷桶前奋力拍打。金黄的谷粒四溅飞扬,稻壳与草屑在空中飘散,学生的鞋裤早已沾满泥土,却无人顾及。随着一次次有力的挥打,桶底的稻谷渐渐堆积成一座小山。

生命科学学院专业教师张献华作为“稻田负责人”,全程与学生们一同收割,他表示,要“把学问做在田间地头”,深入田间实践,才能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据了解,湖北大学多倍体水稻基地作为学校与武汉多倍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示范基地,占地约200亩。此次学生收割的约半亩水稻,源于生命科学学院师生今年六月开展的插秧实践,为多倍体常规稻HD659品种,该品种由湖北大学自主研发,亩产可达600公斤。未来,学院将逐步建立健全学生亲身播种、培育、收割并品尝大米的全流程,实现从实验室研究到田间应用的完整转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春华秋实 湖大学生喜收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