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年轻干部要用脚步丈量民情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基层作为政策的落脚点正生动地体现着效果。年轻干部在基层工作,不只是看着国家发展的蓝图,更要动手把蓝图变成实际。跟着党旗走,把治理现代化的大要求融入到平时工作的小事里,这是年轻干部必须做好的事。

从“管理”到“赋能”,转变角色定位。过去基层管理大多是“管着大家”,但治理现代化更讲究大家一起参与、重点做好服务。年轻干部得主动丢掉“管理者”的老想法,多做基层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平时在干群工作里,多帮群众对接资源;少在问题发生后才处理,多提前预防。比如在社区治理中,年轻干部不能再像“保姆”一样什么都包,而是要想办法让居民愿意参与、帮社区组织发展起来,就像“催化剂”一样。搭个大家能商量事的平台、找些专业的人来帮忙,让治理从“干部替居民做主”变成“居民自己做主”,真正给基层添动力,让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活起来。

从“经验”到“数据”,革新工作方法。“坐在办公室里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这告诉年轻干部,解决问题的办法要从实践里找。到了数字时代,年轻干部更要学会用数据说话,让数据帮经验判断指明方向。年轻干部要带头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治理效率。这就要求年轻干部不光要会走街串巷、上门走访,还要会用各种政务平台、网格化管理数据、收集民情民意的系统,通过这些分析情况、精准判断问题。别再靠“人海战术”粗放地管理,要改成用“数据画像”精准提供服务,更快回应群众需求、提前预警风险隐患、合理分配公共资源,让治理更聪明、更高效。

从“被动”到“主动”,重塑服务流程。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之一是高效配合。基层工作常遇到部门各自为政、办事流程复杂的问题。年轻干部要敢当“流程再造”的工程师,让服务从“等群众来求助”变成“主动送服务上门”。参考“帮办代”“高效办成一件事”这些改革思路,年轻干部要在自己的权限内,推动不同部门一起做事,简化办事步骤,让“群众跑好几趟”变成“部门一起办”。不管是项目审批时提前介入、多个环节一起办,还是民生服务里“一个窗口受理、什么业务都能办”,都需要年轻干部像“钉钉子”一样坚持落实,用自己多花的力气,换群众办事更方便、企业发展更顺利。

“治大国如烹小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年轻干部要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智慧破解难题,用担当书写忠诚。让我们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以“治理现代化”之笔,蘸满为民服务的真情实感,奋力绘就一幅幅“基层善治”的生动图景,为夯实国家治理的根基贡献青春的汗水与智慧。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常新(武汉长江新区“江小豚”团队)

责编:詹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年轻干部要用脚步丈量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