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警钟长鸣 牢记历史 武汉多举措创新国防动员教育形式

两江四岸上演主题灯光秀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孙婷婷 通讯员 胡雪琴

10月25日下午4时,凌厉而悠长的防空警报声准时划破武汉三镇的天空。这一刻,奔涌的长江仿佛放缓了脚步,繁忙的街头,行人自发驻足,滚滚车流渐次停息。

近年来,武汉市国动办始终以“筑牢全民防空防灾意识”为目标,不断创新宣教模式,系统构建国防动员教育体系,推动人防知识技能的普及与深化。

中小学人防知识教育全覆盖

10月25日,在细雨霏霏的江滩,武汉防汛纪念碑前,一台移动式升降电声警报车静静停放,当天鸣响防空警报。雨水没有阻挡人们的脚步,专程前来聆听警报的市民们,用行动诠释着这份传承。

铭记,不仅在于一刻的静默,更在于代代的传承。武汉市从1988年开始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人防知识教育。武汉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与市教育局联合,将防空防灾知识教育纳入全市中小学年度教学计划,每年向20多万学生发放《小学生防空防灾知识》《中学生防空防灾知识》等教材,武汉也因此成为全省首个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人防知识教育全覆盖的城市。

知识在迭代,教育方式亦在与时俱进。武汉市国动办精心打造的人防教育精品“空中课堂”,将知识体系转化为一系列通俗易懂的动漫微视频,以“解析警报试鸣与防空起源”“揭秘身边的人防工程”等为主题,通过武汉教育云平台推送给150余万名师生,实现了人防知识从线下到线上、从书本到“指尖”的立体化传播。此外,国家人防防空防灾教育训练(武汉)基地及其互动体验展厅,也成为中小学研学的重要阵地,让国防动员教育变得可感、可知、可触。

常态化开展疏散演练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警报试鸣,不仅在于“听”,更在于“练”。10月25日下午4时,在洪山区晓月园社区,居民们在区国动办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携带人防应急包,快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人防工程掩蔽室。“每年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我们对身边人防工程的位置和疏散路线都很熟悉。”居民周女士说。

每年10月25日之际,武汉市各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战的防空疏散演练,将国防动员教育由理念转化为行动能力。连日来,同样的场景在全市多地上演。在江岸区,武汉市二中广雅中学1400余名师生闻令而动,高效安全地完成疏散;在新洲区邾城街第三小学、江夏区文化路中学、蔡甸区中法一初,数千名师生参与了演练及培训活动;江汉区国动办组织辖区社区群众开展防空防灾应急疏散演练、武昌区国动办开展国防动员知识进企业等系列活动。据统计,市区两级国动办通过小集群、多场次、广覆盖的方式,在此次警报试鸣期间组织了超过5000人参加的各科目人民防空演练,有效帮助师生、市民熟悉警报信号、掌握应急避险技能,提升了全社会自救互救能力。

为营造全民关心、支持人防的社会氛围,武汉市于警报试鸣前夜,在两江四岸上演了主题灯光秀。“人民防空人民建,人民防空为人民”等标语在长江二桥、龟山电视塔等标志性建筑上璀璨亮起,以城市夜空为幕,生动传播人防理念。同时,通过地铁、电视等多种载体发布信息,确保了宣传的广泛覆盖。

武汉市国动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民防空是护民之盾,是守护城市的“地下长城”。开展警报试鸣及系列主题活动,旨在让市民在铭记历史中砥砺初心,在实战演练中提升能力,最终将“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凝聚起维护城市安全的强大合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警钟长鸣 牢记历史 武汉多举措创新国防动员教育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