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飞雁”变“归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龚雪 通讯员 马婷婷

“落户鄂州后,我们企业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进规。”10月23日,从深圳回归家乡鄂州的楚商、特普生传感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超高兴地说,投资湖北、投资家乡,使企业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今年以来,大批楚商深怀浓厚桑梓情,带着资本、技术与先进理念反哺家乡,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回乡投资兴业,成为湖北支点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

乡情动人心,深情盼归巢。当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楚商回乡工作,将其作为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重要举措。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以“楚商回乡 共建支点”为主题的招商活动1800余场,走访重点楚商超1万人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79个,总金额3.6万亿元,全面掀起楚商回乡热潮。

政策有温度,吸引产业与资源融入家乡

“投资湖北,选对了地方。”回忆起当初董事会投票决定落户“新家”的一幕,广合黄石生产基地副总经理陈炯辉依然记忆犹新。该公司总部位于广州市黄埔开发区,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其在中部地区布局的唯一一家生产基地落户黄石。

“政策有温度,回乡有底气。”这是今年众多返乡楚商的共同感受。

1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大规模推进楚商回乡和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以乡情为纽带,召唤楚商资本、技术与人才回归。全省各地迅速行动,积极推进楚商回乡工作,以满满诚意迎接回乡楚商。

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湖北省战略人才力量“十百千万”行动方案》,也有力推动了“人才+产业”协同回归。

在湖北好政策的感召下,楚商联合会会长、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在多场经贸活动中振臂倡议:“全球楚商要抓住湖北发展机遇,把产业与资源深度融入家乡发展大局,共同打造湖北发展新引擎、共建中部崛起重要支点!”

楚商回乡的号角,从武汉吹响,已扩散至全国、辐射全球,全球楚商正加速向家乡汇聚。

为扩大“楚商朋友圈”,湖北今年陆续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举办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楚商产业招商推介会,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地区湖北商会代表全覆盖,全省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实现招商推介全覆盖。创新邀请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湖北高校校友会参与系列活动,推动“楚商+校友”资源深度融合,为家乡发展引入更多“新活水”。

楚商头部企业领头 共建51020产业体系

“扎根湖北、深耕湖北,持续扩大在鄂投资布局。”当前,海内外楚商在湖北加速形成“产业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总部回迁、人才回乡”的强劲态势,头部企业的“领头效应”尤为显著。

近期,泰康同济(武汉)医院二期正式投用,可提供床位超1200张,促进武汉市汉阳区医疗资源升级。至此,泰康在鄂布局11大主体,建成“保险支付+医养康宁服务”全产业链生态,与湖北共建大健康产业。“我对湖北的发展充满信心!”陈东升提出中国经济地理“弓形理论”,他认为,武汉正处于“弓”与“箭”的发力点,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沿海”。

小米与武汉的“双向奔赴”更显速度与激情——

1月,小米智能家电工厂在光谷完成结构性封顶;8月,金山武汉软件园正式开园。“这样的建设速度,以前在深圳听说过,现在在湖北、在武汉实现了。”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感慨。区位优势、产业生态、营商环境、人才创新这四个维度的因素最终决定了小米的选择。除了武汉,雷军在家乡仙桃亦频频出手布局。

联影集团持续追投湖北——

在光谷建设的全球创新高端医疗装备智造基地,带动武汉300多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联影的成长,得益于湖北‘医工交叉’的创新沃土。”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企业始终把湖北作为创新策源地,已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等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多项医疗装备技术实现国产化突破,让湖北医工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湖北在引导楚商回乡时,注重与“51020”现代产业体系同频共振:武汉光谷聚焦光电子信息、襄阳深耕新能源汽车、宜昌发力绿色化工……各地错位发展、协同共进,形成良性产业生态。

“全周期服务” 确保楚商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从注册到环保,从用工再到税收,广水市应山街道实行‘保姆式’服务,这种服务对我们企业来讲,比给多少钱多少政策都管用。”近日,从浙江温州迁回的湖北德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红炎感慨。

“确保楚商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关键在全周期服务。”省商务厅副厅长李军介绍,湖北对楚商回乡项目全面推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会同各级部门强化用地、用工、用能等要素保障,提供从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

如今,全省已形成楚商回乡“一盘棋”工作格局:省级层面加强统筹指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协同联动,市、县、乡、村全面发动、分层推进,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服务保障无缝衔接。

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楚商回乡“首席推介官”:春节、端午、中秋等节假日期间,通过座谈会、恳谈会、早餐会等形式与返乡楚商深入交流;选聘“招商大使”、评选优秀楚商,激发楚商反哺家乡的积极性;在北京、香港、瑞典等地打造“楚商之家”“楚商回乡联络站”,搭建常态化、全球化沟通平台。

在荆门各级党委政府及职能部门的“全周期服务”下,由楚商企业家刘金成创办、总部位于广东惠州的亿纬锂能持续投资家乡荆门。投资108亿元打造的超级工厂一期项目顺利投产,二期项目正在调试设备,这是目前国内单体最大的储能电池工厂,带动荆门锂电产业飞跃式发展,是楚商与家乡共成长的生动缩影。

政策赋能、服务护航,从产业回归到全球联动,楚商回乡正成为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更多楚商项目落地、更多人才扎根,荆楚大地必将在加快建成支点的新征程中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飞雁”变“归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