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武昌区南湖街道华锦社区,幸福食堂飘着饭菜香,72岁的李爹爹端着餐盘,目光落在墙上的食材检测报告上。“有监管盯着,吃着放心。”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社区4706户居民的共同感受。自开业以来,华锦幸福食堂解决了不少独居老人、双职工家庭的“吃饭难”,试运营首周服务3000人次,75%是老年居民,如今高峰日接待量稳定在500至600人次,成为了社区邻里街坊津津乐道的“养老驿站”。
华锦食堂的实践,揭示了当前养老服务必须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基层养老设施既满足老人基本需求,又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华锦食堂给出了答案:监管筑防线、服务暖人心、治理聚合力。养老服务不是单一物资供给,唯有以严监管为基石、精服务为纽带、强共治为保障,才能让这项民生工程经得起检验。
要让监管“严起来”,就得把安全筑在“细节里”。养老服务安全是老人的核心诉求,专业监管的价值就在于消除萌芽风险。南湖市场监管所在食堂筹建阶段就介入,指导操作间隔离、配消毒设备;开业后定期上门核查,对照索证索票确认肉禽检疫证明、蔬菜农残检测报告,随机抽查当日食材的新鲜度与储存条件,细看餐具消毒记录是否完整可追溯。节假日还会增加巡查频次,现场提醒生熟食材分开存放等规范操作。监管无死角,民生才安心。监管部门严格落实监督管理责任,是把严标准转化为安全感的直接体现。
要让服务“暖起来”,就得把需求放在“心尖上”。养老服务的温度,从来不在口号而在被惦记的细节里。设软烂“爱心版”米饭是关照老人牙口之窘,七折优惠、10元补贴套餐是体谅经济负担之困,送餐服务是解决出门不便之难。新春佳节,社区工作人员为80多岁独居的肖奶奶上门送肉丸子,更增添了家人般的温暖。养老服务的关键,就是让老人在衣食中找到尊严,这正是以人为本的核心要义。
要让治理“活起来”,就得把力量聚在“协同中”。基层治理怕单打独斗。食堂遇冷时社区当推荐官上门推介、群内宣传,是补位而非越位;组织居民代表评菜谱,是让服务从群众中来;导入社区义诊,免费拍视频,是让食堂从吃饭点变活力枢纽。这种联动不仅贴合需求,更让老人从接受者变参与者。民生工程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让群众参与,才是治理效能最大化的关键。
华锦食堂解的是吃饭小事,却照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方向。当前武汉正加速构建全域养老服务体系,华锦社区幸福食堂的实践模式,正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养老样本。只有把老人“小事”当“大事”,以监管守底线、服务传温度、共治聚活力,才能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享品质晚年,实现从“养老”到“享老”的转变。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永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团队、武昌区市场监管局)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