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王淳、通讯员朱京阳)10月24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教授、博导,中国老龄协会老龄科研基地主任郝亚光的 “数字分身” 正式与网友见面,以全新的线上传播形式,开启社科知识普及与社会议题探讨的新路径。这也是湖北省社科联推出的第七位数智社科专家。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打破了传统学术分享的时空限制,更彰显了湖北在社科数智化领域的积极探索。
郝亚光教授在短视频中介绍,过去其团队在全国各地调研时发现了很多基层治理新经验、老龄治理新模式,仅限于校园的传授分享。而借助数字人技术,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随时参与关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话题的探讨。
未来,郝亚光教授的“数字分身”将持续关注几个方向:一是老龄化与社会变迁,深入解读深度老龄社会的历史性转折,挖掘其中的社会发展新动能;二是老龄治理与社会政策,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银发经济拓展、老年人社会参与实践等 “积极老龄化” 社会核心议题展开研究分享;三是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对社会公平与公共福祉的助力路径。
郝亚光教授表示,哲学社会科学的传播不应局限于书斋和讲台,希望通过数字平台,以理性思考、温度表达与开放交流,共同探讨湖北支点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时代性社会问题。
为落实省社科联“3355”工作思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和知识普及,湖北省社科联组建数智社科专家团队,集结各领域优秀学者,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学术传播与社会服务的桥梁。截至目前,已有邹德文、邹薇、杜志章、李江敏、张露、袁北星、郝亚光7位数智社科专家亮相,他们通过生动形象的短视频,讲解湖北支点建设、“十五五”规划、生态文明与长江文化等社科知识,形成多领域覆盖的数智社科宣讲矩阵。
与此同时,湖北社会科学AI模型及其应用服务项目同步推进,除了推出十大数智社科专家以外,还将打造社科人工智能底座平台,研发智能交互终端,开发AI社科小程序,举办人工智能与社科双向赋能研讨会,推动社会科学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为社科界数智化应用提供“湖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