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通讯员 吴永恒 肖莉娇 李贝
当外伤患者脱离失血休克的危险,当手术台亮起生命的绿灯,当重症监护室传来平稳的心跳——这些生死瞬间的背后,是无偿献血者的“热血馈赠”。武汉作为千万人口之城,每日需近千名爱心人士挽袖献血,才能为患者筑起安全屏障。8月22日,武汉血液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项征国做客湖北日报5G演播室,传递这份“热血事业”背后的坚守与感动。
热忱为光,每份善意都落地生暖
思:尊崇比奖励更能激发善意。如何让献血者的善意不被辜负?怎样让“献血光荣”成为扎根城市的文明习惯?
行:8月9日,无偿献血者韩海威一家三口来到黄鹤楼,出示武汉市无偿献血荣誉卡(景区)后,直接免票入园——这是武汉无偿献血“四免”优待政策惠及献血者的日常一幕。
“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能重来的生命。”项征国的话语里,藏着对无偿献血最质朴的敬意。在武汉,这份敬意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化作一张由政策、服务与情感编织的温暖之网,稳稳地托住每一份向善的心意。
武汉在省内率先播洒“四免”阳光——献血达一定量者可在政府投资的景区免费畅游、公交地铁免费乘坐(730次/年)、医院普通号挂号诊查费免单、每两年一次指定项目体检免费,6.9万名献血者已收到这份“城市感恩帖”。同济、协和、亚心总医院等医院主动回馈无偿献血者的奉献与大爱,主动推出献血者就医服务“优免升级包”。在优先用血方面,武汉市更打破地域限制,让异乡献血者与其直系亲属同享优先用血。
情感的暖流,漫开城市善意的柔光。69个固定及流动献血点织就“半小时爱心圈”,宝通寺站的“轻氧风”休憩区,让采血点从功能空间蜕变为“城市暖心地标”。专属停车位、自助体检机,这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柔,让99.6%、99.7%的全血及成分献血服务满意率有了最生动的诠释。武汉通过“立体宣传 + 场景营造”,让献血者的爱心被看见、被尊重。人民英雄张定宇担任全省无偿献血宣传员,“热血家庭”“百次献血者”的故事被精心挖掘,公益科普海报斩获国家级奖项。而“城市地标+仪式感活动”更让这份尊崇融入城市肌理:“热血版蒜鸟”文创;两江四岸无偿献血主题灯光秀;公交候车亭、地铁屏幕、出租车顶灯的2.1万余屏公益广告;每年8月份全城繁华地段的无偿献血公益宣传刷屏——让献血者走在路上,便能感受到“全城在向我致敬”。
这份尊崇与关怀,更化作了情感的纽带:血液中心工作人员带头挽袖,充满仪式感的献血者表彰会、观影会让长期奉献者被“郑重惦记”;3500人的全血固定献血者微信群,1000余人的成分血固定献血者队伍,淡季招募一呼百应;95%的成分血固定献血者占比,见证着“把献血当习惯”的文明进阶。
科技为桥,每个细节都便捷贴心
思:科技从不是冷硬的代码,而是为热血铺路的温情使者。如何用科技破解献血流程中的“烦琐”“等待”“奔波”?
行:“十几年前献的血,现在帮了大忙!5万多元的血费线上提交材料,一天就到账,全程不用跑,这个政策太暖心了!”8月18日,39岁的刘女士(化姓)提起血费报销,满是感激。她的经历,正是武汉落实国家卫健委“血费减免一次都不跑”政策的生动缩影。
“让数据替人跑腿。”项征国介绍,“1+4”(数据中心,服务、业务、管理、决策)智慧血液平台的搭建,为无偿献血全流程注入“加速度”。武汉微信端血费报销系统在全国最早上线,依托“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微信小程序,异地献血者掏出手机就能完成血费减免;武汉市中心医院出院“无感式”直免用血费用,在湖北省属首次、在全国领先,也让“献血者血费减免”有了最直观的模样。“互联网+献血”套餐涵盖了从献血到用血的全流程,彻底告别“线下排队交材料”。数据互通的“破界温情”,让血液管理有了全局视野。全国首个血站信息集成平台,串联起70%的市内用血医院,从采血到输注的全程可追溯,像给血液装上“生命导航”;智慧数据平台则是精准调度的“神经中枢”,让城市血液管理更清晰。
责任为壤,每次守护都坚定有力
思:血液安全是无偿献血的生命线,如何让每份爱心血液都能安全输入患者体内?
行:去年,武汉某医院一名产妇急需输血,所输血液经检测流水线层层筛查,合格出库后顺利输注。血液安全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武汉筑起守护墙,确保每一份血液都安全可靠,让每份爱心都能安全抵达。
作为全国首批跨区域血液集中化检测和血液病毒核酸检测试点单位,武汉血液中心部署行业最大规模的血清学检测流水线,建成智能化集成协同的检验检测平台;通过多种技术联用实现输血传播病原体的高灵敏度检测。
质量管理的“标准守护”,让血液质量有了刻度。作为国家血液标准委员会的成员,参与制定血液行业标准;成立湖北省特殊血型技术协作组,建立血小板基因数据库联盟,构建“应急保障网”,全方位守住安全底线。
近年来,武汉市献血量位居全国前列,千人口献血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当越来越多人说:“献血是给家人攒温暖”,这座城市的善意便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