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中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何辉 摄)
湖北日报讯 (记者何辉)2000多年前,楚人的单衣、被子长啥样?9月20日,“看见中国先秦丝绸宝库——荆州马山一号楚墓织绣品特展”在荆州博物馆开展。此次特展,以马山一号墓出土织绣文物为核心,共展出16件珍贵的织绣文物及3件复制品,其中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两件珍贵大型文物首次亮相。
马山一号墓是一座战国中晚期的楚国墓葬,1982年发现于湖北省江陵县马山镇(今属荆州市)。棺板启开,沉睡地下2000余年的战国丝织品重见天日,出土衣衾包裹葬式清晰,对于研究楚国的纺织技术、服装形制、丧葬礼俗意义重大,被誉为“丝绸宝库”。
本次展览中,有两件珍贵大型文物首次亮相。一件是经保护和修复后的一凤一龙相蟠纹绣紫红绢单衣。单衣主体材质为绢,领用大菱形纹锦,袖缘用彩条纹绮,外襟缘和下摆缘用龙凤相搏纹绣。
“此件单衣首次展出后,将为战国袍的研发和设计提供更多可能。”荆州博物馆馆长杨开勇说,当前市面上流行的战国袍,主要以马山一号墓此前出土的锦面绵袍为原型设计。绵袍为2000多年前古人冬季的服装,此次展出的单衣则是古人夏季的服装。
另一件首次亮相的展品为蟠龙飞凤纹绣浅黄绢面衾,是战国时期楚国贵族使用的丝织寝具,即古代贵族所用的蚕丝被。该被子约呈正方形(2.15米×2.2米),由25片绣绢拼成,正中是23片绣绢缀成的蟠龙飞凤纹,左右两侧各有一片舞凤逐龙纹。
与现代被子不同的是,该被子一侧中部有凹口,睡觉时正好可以露出头,而保证肩部不至于受凉。“没想到,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想到了预防肩周炎的‘法子’。”荆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