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东湖评论:共建可持续发展的“路边摊”经济

曾经,路边摊是城市居民实惠的选择,香气四溢的小炒、金黄油亮的炸串不仅满足了过客的味蕾,更承载一个城市的烟火气,但如今,“路边摊比门店还贵”的话题却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据网上发布的探访路边摊视频显示,“一份牛杂烫菜41元”“一杯柠檬茶15元”······甚至有些超过了大商场品牌店的价格。这不禁让人发问,为什么路边摊会越来越贵?并且产生了品质与定价严重不符的质疑。

面对路边摊涨价现象,我们既不能简单归咎于摊主的“唯利是图”,也不能一味指责消费者的“斤斤计较”,而应该以更加全面、辩证的视角看待这一民生经济现象。

路边摆摊成本其实不低。与传统摆摊无房租的刻板印象不同,现代路边摊有实实在在的摊位费成本。据媒体报道:“在佛山,部分夜市月租金普遍在1800元左右。路边摊的经营成本远不止摊位费,餐车购置、设备投入、日常维护、卫生清洁等隐性成本往往被消费者忽视,一位茶饮摊主一次性投入更是高达1.5万元”。路边摊的食材品质也跟随价格在同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摊主为了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在食材品质上加大了成本投入,比如鲜榨花生油、现杀牛杂等,这些都推高了经营成本,这些成本最终也会反映在售价上。

消费者为之付费的价格中不止含有食物本身,还包括体验价值。部分路边摊主现在通过产品创新打造路边摊的“网红经济”,通过打造高颜值摊位、创新产品品类等方式提升产品溢价,从单纯的餐饮供给向体验经济转型。据媒体报道,有的提拉米苏摊位用英文包装纸营造小资情调;“爱马仕”烤红薯加入麻薯、珍珠等小料,让普通红薯卖到20-30元。通过打造路边摊的“简陋”与产品的“精致”反差,在满足食客味蕾的同时,也让消费者得到不一样的消费体验。

路边摊是民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价格过高,不但影响消费体验,更会对路边摊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唯有在摊主、消费者和管理者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才能让路边摊经济持续在城市更好的发展。

对于摊主而言,应在品质与价格之间把握平衡。让消费者拥有良好的消费体验是商品提供者的必修课。经营者考虑创收固然重要,但不应脱离路边摊惠民的本质属性。针对广大的消费群体,每个路边摊经营者需考虑在创新经营模式和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保障实惠,给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体验。

让路边摊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又能保留其烟火气,同样考验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路边摊经济起步于保障民生基本需求,但经过多年发展,也应满足消费升级需求,针对不同摊主的产品定位,应在管理区域内设置特色摊位、惠民摊位等不同属性摊位,通过按摊收费、补贴优惠等方式,对诚信经营、物美价廉的摊主给予适当摊位费减免,鼓励更多经营者坚持惠民初心,避免过高的经营成本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同时,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产品合理定价指导,鼓励摊主明码标价,清晰展示产品分量、原料品质等信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同时加强对路边摊食品安全的监管,确保价格提升的同时品质也能同步提升,既保障经营者合法权益,也维护消费者利益。

路边摊价格变化背后,折射的是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和城市治理的升级变迁,唯有多方努力才能守护好这份最质朴的城市味道,让它在新时代里持续创造价值。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翔(湖北宜昌“我们正当阳”网评团队、两河镇人民政府)

责编:丁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东湖评论:共建可持续发展的“路边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