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张隽 孙晓飞 陈攀)9月3日,一辆黄色无人驾驶小车行驶在武汉经开区车谷大道上,到达指定地点停稳后,一架无人机从车顶平稳升空,通过高清红外摄像头与激光雷达,按照预设的航线对配电线路开展巡检,完成图片采集回传。
当天,国内首套“无人车机”协同电力巡检系统在武汉经开区投入试运行。该系统采用无人车运载无人机,实现了“移动基地+空中侦察兵”全自动协同作业,可对配电架空线路进行智能化巡检,进一步提升线路和设备运维管理质效。
据悉,当电网线路发生故障时,无人机接到故障巡检任务指令后,将指令下发给无人车,由无人车载着前往故障区段,采集配电线路图片,并通过5G专网实时回传至控制终端,再对传回的图片与缺陷库进行匹配和AI智能识别,辅助运维人员排查故障。此外,依据平台既定计划,无人车机也可以完成日常巡检,并形成巡检报告和设备档案,为运维决策提供支持。
“依托该系统开展的无人机巡检,平时会按计划巡逻,停电了就直奔现场找原因,相较于传统人工巡检又快又准,单日覆盖电杆数量从80基跃升至200基,效率提升2.5倍。”国网武汉经开区供电公司运检部专责杨苇菁介绍。同时,该系统通过AI智能分析,识别图片效率高达1050—1350张/天,较纯人工处理提升约7倍。
目前,这套电力巡检系统作为示范工程,主要在武汉经开区军山片区内试运行。杨苇菁表示,未来,这套系统将在武汉经开区全域推广,最终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化方案,助力武汉乃至湖北的配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