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荆楚社科讲坛十堰开讲:延安、大别山与马灯精神薪火相传


湖北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湖北省延安精神宣讲团成员,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信华做客“荆楚社科讲坛”,主讲《从大别山到宝塔山:马灯、延安与抗战胜利》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周婵)8月27日,由湖北省社科联主办的“荆楚社科讲坛”走进车城十堰张湾区。讲座以《从大别山到宝塔山:马灯、延安与抗战胜利》为题,系统阐释了延安精神、大别山精神与“马灯精神”之间的内在关联与时代回响,引领听众穿越历史灯火,感受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

本期讲座特邀湖北省社科专家宣讲团成员、湖北省延安精神宣讲团成员,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教授、博士生导师徐信华主讲。讲座中,他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三种类型,指出其涵盖人物类精神、地点类精神和事件类精神三大类型,并强调这些精神虽各具特色,却一脉相承、相互贯通。

徐信华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塑造,具有浓烈的时代性、唯一的指向性、突出的代表性、显著的全局性和高涨的鼓舞性。“大别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紧密相连。”他指出,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等多支革命力量从这里走出,最终汇入了党领导全面抗战的洪流,抵达延安,实现了从地方实践到全国胜利的伟大跨越。

谈及马灯这一核心物件,徐信华重点剖析了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精神蜕变”:从大别山革命时期的“照明工具”,到长征路上见证军民鱼水情的“情谊载体”,再到二汽建设时期照亮厂房、陪伴工人攻坚克难的“奋斗符号”,马灯在十堰早已超越了物件本身,成为“马灯精神”的具象化身。

作为“东风故里”,十堰将马灯精神、芦席棚精神、干打垒精神等工业文化遗产与现代车城建设相结合,积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文化旅游名片。徐信华建议,要进一步挖掘和提炼这些物件的时代价值,通过故事化、形象化、大众化的传播方式,让“马灯精神”成为十堰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车城转型发展注入强劲文化动力。

本次讲座由湖北省社科联主办,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十堰市社科联、中共张湾区委宣传部、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联合承办,湖北省社科联科普部三级调研员朱京阳,十堰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坤,十堰市张湾区党政领导干部等120余人参会。

“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和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共青团张湾区委副书记张家民听完讲座后表示,将传承弘扬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团结带领青年积极服务张湾千亿级示范区建设。

十堰市张湾区红卫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赵森说,将依托“红卫红”理论宣讲队,把“三大精神”与“马灯精神”等红色基因生动鲜活地传递到基层干部课堂、百姓讲堂,为张湾服务支点建设凝聚共识与力量。

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罗靖认为,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为服务支点建设、迈向新征程照亮前路,成为激励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

讲座内容将通过湖北省社科联官方视频号“文安荆楚”及荆楚网(湖北日报网)线上播出,敬请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荆楚社科讲坛十堰开讲:延安、大别山与马灯精神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