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耀主任坐诊中。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黄涛 通讯员张梦石 谯玲玲)“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该话题近日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武汉中医专家杨家耀25日表示,22:30入睡是给大脑最好的礼物,和00:30睡觉的脑子相比,有着很大的健康距离。
冲动消费、自我怀疑、老想吃东西、给前任发消息……网友们表示,人一到深夜就容易干“傻事”。生命时报官方微博解释说,这在心理学上叫“深夜效应”:白天大脑分泌的血清素有助于维持情感稳定,深夜这种物质分泌水平会下降,情绪管理能力减弱,负面情绪被放大,容易因情绪波动造成冲动决策。
“熬夜晚睡,短期差的是状态与气血,长期差的是脑健康与脏腑根基。”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部主任、主任医师杨家耀从中医角度对“深夜智商税”进行了解释: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髓能充脑”,脑的功能依赖脑髓的充养,而夜间是肾精藏纳与髓化的关键时段。长期晚睡持续“耗伤肾精”,导致肾精不足以生髓,脑髓渐空,除认知功能退化外,还会伴随头晕耳鸣、精神不振等症状,加速大脑“老化”进程。
“22:30入睡是给大脑最好的礼物,是遵循人体生理节律与中医顺时养生原则的科学选择。”杨家耀主任解释,中医理论认为,夜间睡眠与脏腑健康息息相关,不同的时间段对应着不同脏腑的经络运行和修复,这被称为“子午流注”学说。亥时即21:00-23:00,负责协调所有脏腑功能的三焦经“上班”,给大脑送“气血快递”;子时即23:00-1:00,负责藏精气、新陈代谢和排毒的胆经“值班”,给大脑充“精气充电宝”。22:30入睡可衔接亥、子两时辰的脏腑功能节律,00:30入睡则错过胆经藏精关键窗口期,易致气血濡养不足、胆气失养,间接引发大脑功能效率下降。
对习惯性晚睡人群,其建议通过渐进式提前15-20分钟入睡、夜间减少蓝光刺激以促进褪黑素分泌、睡前避免摄入兴奋性物质如咖啡浓茶等措施,帮助身体逐步适应规律作息,为大脑健康构建保护屏障。
“希望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22:30安心入睡。”杨家耀主任提醒道,按点好好睡觉,连咖啡都能省两杯,毕竟脑子“满电”,无需额外“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