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手记:在“全球动脉”上,体验重塑时空的奇迹

8月26日上午,我跟随“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来到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这是我第二次到访这里。

三年前,我作为首批报道机场通航的记者之一,目睹过它初生的模样:空旷的跑道、零星起落的货机、工人们调试设备的背影。

而今,同样的视角下,这片土地已成为全球物流版图上跳动的脉搏,真正实现了花湖达四海,鄂州通五洲。

当日,在机场综合楼的沙盘区,一座精致的机场等比例模型呈现在眼前。2022年通航时,“亚洲首个、世界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的定位更像一张蓝图。三年后,这张图已织成密网——截至8月24日,104条货运航线如血脉延伸至全球,其中国内货运航线59条,国际/地区货运航线45条。机场枢纽货量92.39万吨,其中航空货邮吞吐量73.16万吨(国际货邮吞吐量32.08万吨),卡车航班货量19.23万吨。

紧邻机场东跑道停机坪,鄂州花湖机场北货运区公共国际货站犹如一座高效运转的“超级货物中转站”。一批从印度起飞的青蟹在这里落地,正在分拣,即将通过货车发往华东地区。

鄂州空港公司货站管理部负责人刘晨璐舜,这批青蟹凌晨在印度起飞,今晨抵达鄂州,预计在两小时内能提货完毕,半日内抵达华东地区居民的餐桌。

不过,最让我震撼的是“空空中转”系统的运转:不久前,从韩国仁川飞来的顺丰航空O3142航班降落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机上载运的是SK海力士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等特殊“乘客”。随后它们经顺丰航空的货运航班前往重庆,最终顺利抵达SK海力士重庆工厂。这是花湖国际机场首单半导体产品国际转国内“空空中转”业务。

这种货物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航班运抵目的地的方式,成为直达航班运力的有效补充。国际转国际货物的通关转运时间缩短至惊人的5小时,较传统模式提升60%。通过与武汉天河机场推行“双枢纽联动”,以及与光谷城市货站实现安检互认,地面驳运时间减少了40%,共同构建起一张高效协同的区域航空货运网络。

花湖机场的崛起,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物流版图的重新书写,让中部腹地成为“空中出海口”。武汉光谷的芯片、黄石的手机、黄冈的茶叶,通过“空铁水公”多式联运,1.5小时直达机场,24小时飞抵全球。

花湖国际机场的发展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从田间到餐桌”的航空物流已成为常态。与此同时,机场枢纽功能持续释放“磁吸力”,带动临空产业加速崛起。截至7月,临空经济区累计引进签约亿元以上临空产业项目288个。作为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关键节点,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正以“全球通达、枢纽集散、快进快出”的中转体系,从“综合货运枢纽”向“全球供应链枢纽”跨越。在这片热土之上,现代物流、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等临空产业正加速集聚,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落户于此。

湖北被称为“九省通衢”,千年商道正在迭代:古时车马驼铃,今日钢铁鲲鹏。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正在书写“中国速度”的新注脚:不仅是建设之速,更是创新之速、生态之速、开放之速。

(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手记:在“全球动脉”上,体验重塑时空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