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涂家骏 通讯员 郭嘉华
30多年做同一件事的记忆,会有多深刻?对刘杨萍来说,曾经热爱的工作,早已成为生命中无法抹去的记忆。
刘杨萍是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2023年12月,她在参加工作会议返回法院途中被一名酒驾司机撞成重伤,至今仍在恢复中。
8月20日,刘杨萍在医院做康复治疗,一遍遍重复抬手、握拳、拿东西。刘杨萍的丈夫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因为脑部受损,许多事她记不清,但她常自言自语说的,都是开庭、调解等和法院有关的事。
当法官始于热爱忠于专业
“法治之路漫长,我们是虔诚的前进者,不惧风雨、不辱使命。”刘杨萍在朋友圈写下这段话,描述了她的职业理想。秉持“公平正义永在我心”的信念,32年前,她成为法官的那一刻起,就立志用专业、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勇于探索和创新。
刘杨萍曾在孝感市孝南区、大悟县、云梦县3个基层法院工作,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等荣誉,这背后是她对公平正义不变的坚守。
刘杨萍曾审理一起复杂的团伙犯罪案,该案有21名被告人,涉及5个罪名,参与诉讼律师19人,审理难度较大。
为让判决经得起检验,她白天夜晚连轴转查看案卷、反复推敲,撰写10余万字材料,让每一步案情分析都有证可查。她大胆改革庭审方式,首次推行刑事案件庭前证据开示,突破庭审调查模式,大幅提高了庭审质量和效率,最终21名被告人全部认罪,无一人上诉。
刘杨萍曾任云梦县法院院长。云梦县法院隔蒲潭法庭负责人杨亮亮说:“刘院长总说,我们的判决可能会影响当事人一生,要慎之又慎。”
一份刘杨萍修改过的判决书初稿,杨亮亮珍藏至今。记者看到,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从法律法规的引用,到庭审程序的表述,再到定罪量刑的分析,字字句句都有修改详情。
“那时我对审判工作缺乏经验,刘院长一点点教我,这份判决书我看了好多遍,每次都有新的收获。”杨亮亮说。
专业来自刘杨萍对法官职业的热爱。云梦县法院伍洛寺法庭负责人李琴介绍,刘杨萍非常注重培养干警的学习能力。她以身作则,利用业余时间撰写了50余篇学术论文和调研报告,其中10余篇在全国、全省法院获奖。
“每次写论文,刘院长都和我们一起讨论。她叮嘱我们,实践和理论都要进步,才能把案子办得更好。”李琴说,在刘杨萍的引领带动下,许多青年干警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让迷途少年向阳重生
少年审判是刘杨萍最关心的工作之一。
2008年初,孝南区法院成立少年审判庭,刘杨萍任庭长。她自学通过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将心理学知识运用在案件审判过程中。在她的主导下,孝南区法院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开始推行“圆桌审判”:法官与未成年当事人围桌而坐,用平等交流代替严肃讯问,减少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影响。
刘杨萍认为,最能打动当事人的,是法官在法律框架内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她将自己对少年审判的思考带到每一个工作过的法院——
云梦县法院成立“心驿”家庭教育指导站,探索“四点合一”全程帮教工作机制,引导家长发挥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大悟县法院设立心理咨询中心,设置个人咨询、团体心理疏导、宣泄室等功能区,该院还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疑难个案,邀请心理咨询师对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
大悟县法院副院长李久玲对一次庭审印象深刻。
“那起案件涉及未成年人暴力犯罪,除了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之外,刘院长还邀请了被告人住所地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学校负责人来参加庭审。”李久玲说,一方面,熟悉的长辈讲道理会让未成年人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他们在场也更能保障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程序正义。
她记得,2名未成年被告人当庭痛哭,向被害人及家属深深忏悔。
一以贯之的温情审判,让刘杨萍打动过许多迷途的未成年被告人。
他们中,有人时隔多年仍常向刘杨萍发来问候信息,有人在孝感暴雨时焦急询问刘杨萍是否安好,还有人做了好事后高兴地向刘杨萍报喜……她用爱浇灌的花朵,一朵朵向阳重生。
审过的案子让人心服口服
与刘杨萍共事过的人,都感叹她身体里蕴藏着大大的能量,总能迎难而上、解决问题。
一次,刘杨萍作为法院院长随机抽查案件办理情况,抽到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两名高中生课后玩耍打闹,其中一人受伤,医药费花了不少。因赔偿问题无法达成一致,受伤学生的家长向法院提起诉讼。
湖北梦云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念东是其中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他介绍,起诉前学校也曾组织调解,但未能成功。
“原告方因为孩子受伤心里有气,被告方却认为同学间打闹受伤纯属意外,双方都不愿让步。”王念东说,原本以为一场诉讼避免不了,想到判决后可能还要面临上诉、执行等程序,颇有些头疼。
了解案情后,刘杨萍坚持“再调一调”。她给被告方讲法治,说明法律规定致人受伤应承担法律责任;给原告方讲责任划分依据,厘清打闹过程中受伤的孩子是否存在过错;给学校讲教育管理职责,明确安全管理义务的范畴。
“调解了整整4个小时,刘院长让双方家长和学校都心服口服。”王念东说,最终被告方支付了医药费,学校也酌情赔偿。看着家长不再争吵,两个孩子开心地抱在一起,尽释前嫌。
多年来,刘杨萍依法审理刑事公诉案件600余件,年均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40余件,累计化解纠纷1000余起,调撤率达87.6%,创造了“零错案、零信访”的业绩。
8月22日,孝感中院专程将刘杨萍请回法院,希望她看到熟悉的工作场景,能有助于记忆恢复。
家人用轮椅推着她来到少年法庭,她伸出手,几乎没有犹豫,颤颤巍巍地握住了法槌。
“咚”的一声,法槌敲响,刘杨萍也跟着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