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码 英山改革婚俗后彩礼婚宴费用减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吴滕钰 叶铭钧

8月中旬的热浪翻腾,黄冈市英山县金家铺镇龙珠村的农机手舒跃飞顾不得擦汗,在自家院中仔细保养着农具。刚结束市里技能培训的他干劲十足:“上半年儿子结婚省下了十五六万元,抵两年的纯收入。我现在浑身是劲,得为孩子在武汉买房添砖加瓦!”

这份轻松来之不易。舒跃飞今年56岁,在村里种着两百多亩地,又有操作农机的手艺,一年收入8万元到10万元,在当地算得上小康。但今年初儿子准备结婚时,20万元的彩礼预算却给他心头压上了巨石。“我就这么一个孩子,结婚是一辈子的事,就算借钱也不能丢了面子!”

得知消息后,龙珠村党支部书记汪亮第一时间上门做思想工作:“目前全县正在推动婚俗改革、抵制高额彩礼,《村规民约》里约定,彩礼不应超过10万元,别给自己和儿女添负担。”

舒跃飞听完也觉得有道理,便试着跟来自恩施利川的亲家打商量。结果对方非常通情达理:“三万五万不嫌少,十万二十万不嫌多,小俩口的幸福最重要!”最终,彩礼被定在了8.8万元。

在婚宴环节,老舒原计划去县城酒店举办,每桌酒席不含烟酒需要1350元,再加上包车、婚礼各环节杂项,整体费用得七八万元。

英山县金家铺镇龙珠村的老礼堂被改造一新,可用于承办村里的喜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这时,村干部再次解了难,递来了村里老礼堂的钥匙。这座礼堂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今年被修缮一新,室外红瓦黄墙,室内500多平方米的空间开阔大气,设施齐全。最终,老舒在这里操办婚宴,自己买菜,聘请乡间流动宴席团队负责制作,平摊下来每桌成本仅七八百元。再加上就近举办,省去了租赁大巴的费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来了两三百人,十分热闹。

事后,老舒算了笔账:彩礼加上婚宴共节省了十五六万元的开销,“可以补贴给小夫妻到武汉购房,这才是他们幸福的未来。”

龙珠村老礼堂的吧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今年,龙珠村大礼堂已承办村民2场寿宴、3场百日宴、1场婚宴。“还有一户村民在舒跃飞的带动下,也决定年底在礼堂办婚宴。”汪亮介绍。

英山县位于大别山区,受经济条件及风俗习惯影响,高额彩礼、高价婚礼一度成为农村适龄青年婚嫁的“掣肘之患”。2024年5月,该县入选湖北省第二批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针对群众反映的“一场婚宴背三年债”难题推出了一系列举措,推动移风易俗。

“推动移风易俗,关键在于定好标准和转变观念。”英山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定标准方面,该县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将彩礼、宴席规模、随礼金额的限额要求写进各村《村规民约》;发挥媒人、贤人作用,劝导简化婚嫁流程,把8项“老规矩”精简到3项;推广在村爱心礼堂办婚礼的做法,减少场地和餐饮费用……通过这些“限”和“减”的措施,目前全县彩礼平均价格已从16万元降至8万元,婚宴平均花费从6万元降到了3万元。

倡导简办婚礼的标语在龙珠村里随处可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在转观念方面,县里集中开展了宣传教育行动:组织“文艺轻骑兵”,把抵制高额彩礼的内容编成采茶戏、鼓书、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村晚、塆组会上演出了1000多场;组织镇村干部、道德模范上门入户,做了1200多次有针对性的劝导工作;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并设立“红黑榜”公示大操大办等行为。

如今,走进英山乡村,村头大喇叭里播放的方言快板唱着“莫把婚姻当买卖,不让儿女驮身债”的歌词。走进县民政局婚姻登记处,颁证厅里举办着简约庄重的颁证仪式,为新人开启“轻装上阵”的幸福生活。在县文化馆职工刘伟举办的自媒体“刘细爹说媒”活动现场,120余对新人走进了婚姻殿堂,“刘细爹”通过“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分”的宣传语让婚事简办的理念深入人心。截至今年6月,英山县已有50多处村级礼堂被用作婚礼场地,共举办17场集体婚礼,婚事简办和新办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

倡导简办婚礼的标语在龙珠村里随处可见。(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为爱情减负为幸福加码 英山改革婚俗后彩礼婚宴费用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