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苏东坡墓所在地,河南郏县苏坟寺村的“云村长”刘楠发文称,一个名叫“苏文”的中年男子,顶着“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苏辙第41代后人”“海南东坡书院院长”等诸多头衔,2022年与河南郏县签订高达33亿元的苏东坡文化投资项目,但到目前仍处于“空转”状态。刘楠表示,她经多番查证,发现苏文“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的身份根本无法核实,且多个头衔也存在伪造嫌疑。
自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的苏文。资料图
针对质疑,苏文表示自己肯定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身份,但不愿提供任何证明材料。而对于“苏辙第41代后人”的身份,苏文解释称,自己的家谱与目前公认的苏家总家谱“存在细微差异”,目前正在进行核对。他也证实,目前,东坡书院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设确已中止,但表示原因很多。郏县文旅局一名工作人员回应称,当时与苏文签署的是“框架协议”,后来双方条件没有谈妥,所以没有实质开展合作。(据8月17日封面新闻)
2022年4月28日,郏县东坡书院综合体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郏县融媒报道截屏图
郏县和苏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资料图
记者多方调查采访可见,苏文这些光鲜绚丽的“身份”,确实是疑点重重。他声称的“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并非官方学术机构,而是一家民间组织,与官方认可的“俄罗斯科学院”有本质区别,含金量存疑。当被要求提供证明时,他闪烁其词,只说“有证书”却不展示。
此外,他名下的多家企业早已吊销或注销,多个社会头衔也存疑,如“中国东坡书院国际合作中心”查无此机构,“海南省东坡文化发展基金会”查无此会,“东坡文化发展基金会”既没有实际运作,也没有通过年检,所谓的“海南东坡书院”压根不存在。
倘若这位身份严重存疑的苏文,真的以这些“头衔”获取地方信任,登堂入室,必然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一旦其身份被证实造假,不仅破坏了文化领域的诚信环境,还可能造成地方招商资源浪费,让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遭受经济损失,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如果其利用名人效应谋取私利,有悖于文化传承的初衷,还可能助长招摇撞骗的风气,是对历史文化的亵渎,对公众利益的侵蚀。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被打假事件,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和反思。一个假院士明目张胆行骗多年,不但无人揭穿,反而备受热捧,可见当下社会中,迷信权威、崇拜头衔,务虚不务实的现象,依然泛滥。不少人对花里胡哨的头衔趋之若鹜,却对真才实学视而不见。这种功利主义和浮躁心态,让一些人钻了空子,靠着伪造的身份招摇撞骗。这也提醒所有单位、机构,应对这种花里胡哨堆砌的头衔提高警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无论是招贤还是揽才,都要注重实际能力和贡献。郏县和苏文的合作没有实质开展,其实是一件好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初衷值得肯定,尤其是郏县这样的农业县,希望依托三苏文化资源发展经济,也是值得探索的方向和美好的期许。
但是,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更应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避免盲目跟风或追求短期效益,要加强项目筛选和评估,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投资方的资质、信誉、实力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核实,尤其不能被一些所谓的“名人后代”“国外专家”等难以核实的头衔所迷惑,否则不仅会错失真正的发展机遇,还可能留下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说到底,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该少些对头衔的迷信,多些对实干的尊重。“三苏”流传千古,靠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才情与风骨,而非虚无的家谱与世系。地方招商一定要抛开对“名人效应”的执念,踏踏实实深耕本地资源,加强监管和引导,才能招来真商、引来实资。整个社会也要铲除迷信“身份”,以名取人的有毒土壤,让更多实事落地生根,才能多出成果,少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