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学平
产业韧性并非自然获得,而是源于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自觉。
当县域经济陷入“内卷”竞争困局时,枣阳却实现逆势进位,关键在于以作风状态的提振和观念方式的转变突破了“区位决定论”的局限:一方面,积极布局储能、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赛道;另一方面,运用智能化技术改造提升汽车零配件、特种钢等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焕新与新兴产业集聚的协同发展。这种基于技术锚定产业的前瞻性规划,构成了抵御风险、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传统产业升级并非局部调整,而是向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实质性突破。传统产业并非发展包袱,关键在于能否运用核心技术进行根本性升级。积极引入科创资源、专注开拓高端市场,是传统产业摆脱低层次价格竞争的有效路径。
同时,营商环境竞争已进入深化“服务革命”的关键阶段,政策优惠正向服务效能优势转变,要素资源日益向构建高效“服务型生态”聚集。引进的山东宁丰木业,从签约到落地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建成并达产仅用了9个月,刷新了全国木材加工行业的速度。政府效能是重要的招商竞争力,当“领导包保”“帮办代办”等服务机制成为常态,才能真正提升企业投资信心、建设速度和预期收益。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