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白云 周光洁 实习生 郭芷岑 通讯员 龙腾 祝文韬)在湖北省咸宁市主城区咸安区的核心地带,咸安区综治中心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推动矛盾纠纷“一窗受理、一站调处、一地化解”,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与法治化水平稳步提升。
采访团在咸安区综治中心。周光洁 摄
7月31日,“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团走进咸安区综治中心。只见正门口,一块醒目的立式标牌清晰罗列着劳动争议调解室、家事调解室等功能分区,下方“群众诉求无小事”的承诺格外醒目。
步入大厅,导引标识明确、服务窗口秩序井然、调解室内气氛和谐,这些正是该中心将“确保群众抬头看得见、一眼认得出,一步迈得进、一地能解决”要求落于实处的生动写照。
中心外标识引导牌。郭芷岑 摄
在“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一份2023年5月底签署的调解协议书记录着咸安区人民调解中心劳调委调解员曾明清的“加速度”,他仅用3天,成功为14名农民工追回了被拖欠3年的14万元工钱。
“工人们紧握协议书时的激动神情,让我永远难忘。”曾明清介绍,2020年起,工人老朱等人受雇于某建筑公司做木工,工程完工后还有74万余元工钱被拖欠。经协调,建筑公司虽已支付了60万元,余款14万元却迟迟无果。去年5月,工人们准备集体起诉,案件被委派至劳动人事争议调委会。
“讨薪案件时间跨度长、工人情绪大,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群体事件。”曾明清回忆,接案后他认真了解案情,分析症结所在。
随后,劳调委迅速行动,一边安抚工人情绪,一边联系担保方和建筑公司,为他们释明两个担保人员在本案中的诉讼风险。同时,他还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给农民工代表,争取他们对调解中心工作的支持。
次日,建筑公司紧急筹措资金,全额兑付了14位农民工工钱14万元。至此,一件历经3个年头涉及14位农民工工钱拖欠案,调委会仅用3天时间,于2023年5月30日上午,在现场签订了协议,并全额兑付结案。
“要做群众的贴心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才能提升解纷效率。”曾明清说道。他深知,唯有找准问题症结,做到情、理、法相结合,多换位思考,才能又好又快化解矛盾。
在“家事调解室”里,调解员陈爱珍正耐心化解一对夫妻的积怨。这个年均化解矛盾2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2%的调解室,正是中心“柔性解纷”工作法的充分缩影。
56岁的黄某因丈夫杨某婚内出轨,要求离婚;杨某则表示相关事件已成过去,所以对妻子的“步步紧逼”倍感委屈。
“家事纠纷不能简单一判了之,要先降温情绪,再讲清道理。”陈爱珍说道,她引导双方“背对背”倾诉、“面对面”沟通,当一张泛黄的结婚照勾起35年共同回忆,剑拔弩张的气氛逐渐缓和。经过两轮调解,黄某承诺不再去单位“闹”,杨某当场写下保证书,夫妻重归于好。
曾明清的解纷“加速度”与陈爱珍的调解有“温度”,共同构成了咸安区综治中心多元解纷的“一体两面”。
市直单位入驻中心。郭芷岑 摄
近年来,咸宁市委政法委把非警务警情分流、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化解、婚姻家庭纠纷前端预防作为基层治理突破口,在咸安率先搭建“1+6+7+N”集约化平台,即1个区级综治中心统领,6个专业中心、7个仲裁平台、N个第三方力量常态入驻。群众只需推开一扇门,就能完成“咨询—受理—调解—履行”全链条服务。
据咸安区综治中心主任祝文韬介绍,今年1至6月,中心共受理矛盾纠纷1466件,化解1414件,化解率96.4%;其中,劳动人事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化解欠薪案件113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补偿金等574万元;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化解家事矛盾237件,90%以上当场履行。
“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解决烦心事。”咸安区综治中心主任祝文韬表示,中心将继续深耕重点领域风险排查,优化非警务警情分流闭环,完善社会稳定风险防控机制,把“抬头看得见、一步迈得进、一地能解决”的承诺落到每一次窗口接待、每一次现场调解中,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写下“平安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