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咸宁政法一线行丨签了“免责”实际无效?咸宁高新区“法治体检”助力企业规避风险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邱玲鹏 肖慧婷 实习生熊子恒 通讯员李文燕)炎炎夏日,咸宁高新区企业、工厂,依旧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走近园区内的企业大门,一块蓝白相间的“律师联系牌”最先跃入眼帘——上面清晰标注着公共法律服务律师的姓名、电话与所在机构。

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在元气森林工厂挂上“律师联系牌”。通讯员供图

“这是我们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免费为园区企业提供的一对一非讼法律服务。目前,中心律师已对接上园区内100余家企业,并挂牌开展工作。”7月31日,咸宁高新区司法分局局长曾卫东向“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团介绍道。

2022年8月,咸宁市首家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向高新区所有企业和职工提供免费的非诉讼法律服务,法律咨询、反映诉求、解决纠纷都可以“只跑一地”。

在中心,3家入驻的专业律所每天安排律师轮流值班。值班律师接受当事人咨询后,必须负责到底,避免久拖不决。

“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团在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采访。肖慧婷 摄

“多亏了律师对我们的劳动合同签订风险进行了提示,才发现了这个用工隐患。”采访现场,福人金身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常务副总经理曾希望感激地说道。

此前,中心律师张超对福人药业进行法律风险和法律服务需求摸底调研时,发现有部分50岁左右的新进员工因自身年纪较大,觉得此时才开始缴纳社保作用不大,便向企业提出不缴社保,将社保的钱转为工资发放。在签订合同时,与企业书面约定“自愿放弃社保、意外自负、企业无需承担责任”。

“这种约定看似你情我愿,实则没有法律效力。”张超说。

他介绍,社会保险费的缴纳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定义务,一旦该员工在工作中发生工伤,企业仍需承担赔偿责任,所谓“约定”形同虚设。

福人药业随即在律师指导下依法整改,为剩余未缴纳社保员工统一购买保险。期间发现一名员工的缴纳社保操作异常,排查出这名员工竟因超过退休年龄,冒用亲属身份证入职。

“当时我和企业负责人一起对这位大娘进行了普法劝说,最终让大娘同意以签订劳务合同的方式在企业上班。”张超说。

咸宁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通讯员供图

律师驻进来,服务送上门。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常态化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累计在园区企业开展用工合同、安全生产、禁毒警示教育、劳动者合法权益等专题培训120余场;相继对蒲瑞科、博洛尼、阿普达、福人药业、泓硕电子、象群文化等100余家企业进行全覆盖式“法治体检”。

“结合当前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情况,中心律师上门为我们1000多名员工开展反诈培训,教大家识别诈骗套路、保护个人和企业财产安全,我们都觉得收获很大。”湖北和乐门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磊告诉“央省媒体咸宁政法一线行”采访团。

曾希望说,司法行政部门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举措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员工的法律意识明显提升,企业在法律风险防控、纠纷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显著增强,让他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据了解,中心成立以来,市直3家律所16名值班律师为园区企业、项目和职工共解答法律咨询2100余次,成功调处农民工讨薪、工伤赔偿、借款、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各类矛盾纠纷510余件,为企业节约聘请律师资金1800余万元,为企业避免损失3000余万元。

从一块块律师联系牌,到深入肌理的普法培训、法律咨询、法治体检、矛盾化解......咸宁高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以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咸宁政法一线行丨签了“免责”实际无效?咸宁高新区“法治体检”助力企业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