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祝丽平 乾勋豪
凌晨3时,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陈家冲东村的蔬菜基地里,农户们已开始紧锣密鼓地采收,他们双手熟练地在瓠子架之间穿梭,收割、码放、入筐……动作一气呵成,争分夺秒,采收作业开展得热火朝天。
8时,成筐的瓠子被搬运至小货车上,向着10公里以外的孝感市首衡城进发。
湖北瓠子品质好
“我们这产的是当地优良品种,雇佣的也是本地经验丰富、有30年种植经验的老菜农。”张学友表示。
湖北是瓠子的传统产区,瓠子早熟高产,果实长圆筒形,瓜皮薄,绿色,肉厚白色,种子少,品质好。
张学友是孝感首衡城M区的蔬菜商户,主营本地应季菜,在他的档口,每天可以销出去1万斤本地蔬菜。
新鲜瓠子抵达孝感首衡城
9时,第一车新鲜瓠子已经抵达孝感首衡城。
市场里早已人声鼎沸,采购商们脚步匆忙,在各个档口间来回奔走。货车刚一停稳,瓜皮薄,呈浅绿色,表面光滑的瓠子便在众人的期待中亮相。
张学友一边指挥工人卸货,一边与客户沟通,微信里的订单、讨价还价的消息弹个不停。
9时30分,装满瓠子的采购车陆续驶出市场,奔赴华中各地。
凭借高效的物流,数小时后,这些瓠子便进入武汉、黄石、襄阳、信阳、九江、长沙等华中地区各大商超的货架上。
中午,新鲜的瓠子经过简单清洗、烹饪,走上餐桌。
“凌晨还在田里,中午就上了武汉人的餐桌,9个小时,瓠子柄掐得出水。”张学友说道。
瓠子种植基地
这条9小时保鲜供应链,是商户和市场共同努力的成果。
张学友在2023年从武汉老市场搬迁到孝感首衡城后,生意日益红火,营收数据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心底悄然萌生了投资建设种植基地的念头。
经过多方咨询评估,最终在东西湖投资建设了近千亩的蔬菜基地。
“基地不在市场周边的话,从采摘到上市至少需要24小时,现在压缩到9小时,新鲜度就是竞争力!”张学友介绍,在周边建设基地,既可以灵活调整品种、保证货源稳定,也可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地直采的农产品更新鲜、口感更好,有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
蔬菜基地
据统计,去年以来,首衡城在孝感各乡镇及周边东西湖区大力推动蔬菜基地建设,已发展种植面积超万亩,品类涉及番茄、黄瓜、瓠子、豇豆等架菜及小白菜、藜蒿、苋菜、红薯尖、空心菜等各类叶菜。
这些基地通过“凌晨采收——预冷锁鲜——即时配送”的闭环链路,确保蔬菜从离开泥土到抵达消费者手中时,仍保持最佳状态。
9小时的“鲜”行背后,是区域农业从“种得好”向“卖得俏”的转型缩影。随着冷链物流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更多“田间瞬移”的故事正在上演。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