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晓梦
“兴荣,我这个手机好像收不到消息了,你帮我看看。”
“兴荣,我想去老年大学报个名,具体怎么操作?”……
退休老同志们口中的“兴荣”,是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办离退休干部处的技师刘兴荣。22年来,刘兴荣的办公室就是老同志们白天的家,他的手机就是老同志们的“万能热线”。3月28日,刘兴荣获“湖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金鱼缸和小药包里的暖心密码
走进刘兴荣的办公室,一个金鱼缸和大药箱映入眼帘。办公室里怎么还有金鱼缸?刘兴荣笑了,他说这是他的“秘密武器”。
2003年,初到老干处,刘兴荣为了尽快熟悉工作,和退休老同志们说得上话、聊得上天,他一方面实地走访,了解退休同志的各种情况;另一方面,他还从退休老同志的兴趣爱好入手,拉近距离。“那时候我才30出头,对老干工作也不熟悉,但我发现很多退休老同志喜欢养鱼,我就买了个金鱼缸。”刘兴荣对极目新闻记者说,搬家时摔了一个,现在办公室的这个金鱼缸也有十七八年了,里面喂养的金鱼还是一个退休老同志送的。
刘兴荣展示他随身携带的小药包
“很多老同志身体都不太好,大药箱我也准备着。”说到办公室的大药箱,刘兴荣说,不仅办公室备着,22年来,他自己还随身携带一个小药包,放在裤子口袋里。哈利油、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这个刘兴荣随身携带的黑色小包,手掌大小,里面塞满了药品,“有的老同志手掌干燥,可以擦哈利油,速效救心丸就是以防万一。”他一一解释。
在刘兴荣的办公室,不时就有老同志来找他,从政策咨询到智能手机使用办法,从老年大学报名到水电维修等,遇到问题,老同志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刘兴荣,他们纷纷感叹:“兴荣比我子女还懂我!”
永不掉线的生命热线
在刘兴荣的手机里,每个退休老同志的联系方式至少有3种:座机、手机、子女电话或其他亲属电话,除此之外,通讯录下面还备注着每一位退休老同志的家庭住址、生日等信息。“他就是个‘小灵通’。”刘兴荣的同事如此评价他。
刘兴荣在办公室
“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都可以给我打电话。”刘兴荣说,有老同志不喜欢烟味,他就戒了烟,酒也极少喝,怕喝酒误事。他心里时刻惦记着每位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居住环境以及家庭子女等情况,每位老同志的生日他也牢记在心,每逢老同志生日都会上门祝寿;老干部生病住院时,他及时到医院探视;老干部去世后,他配合亲属张罗布置灵堂、举办遗体告别仪式尽心尽力。
2010年,一位居住在荆门的退休老干部,晚上病情突然加重,需马上到武汉同济医院救治。刘兴荣接到电话后马上动身,连夜从武汉开车赶路600多公里,把老干部接回送到医院时,已经是凌晨4时,他一夜辛苦,为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2016年,一位90岁高龄老同志凌晨1时突发疾病,子女不在家,电话也联系不上,老伴腿脚不便不能走路,只好把电话打给他请求帮助。他立刻赶到老干部家中,把老干部背下楼、开车送到医院,并陪伴在身边精心照顾直到清晨,成功帮助老干部转危为安。
22年来,类似的事情数不胜数,刘兴荣的真心无私付出,老同志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老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老干部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这是刘兴荣的口头禅。
1999年,刘兴荣从部队退役,来到省委军民融合办工作,成为一名司机,此后又从事后勤工作。2003年初,他被临时借调到老干处工作,说是借调三个月,但没想到这一干就是22年。
刚到老干处不久的一次座谈会上,刘兴荣听到老同志们讲了很多他们亲身经历的革命事迹,和一些上战场的英勇事迹,他被深深感动。“20多年前的那批老同志是真的上过战场的,我自己也是从部队出来的,老同志们身上那种为党、为国家冲锋陷阵的精神也一直鼓舞着我。”刘兴荣说,从那个时候起,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服务好老同志,不能让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老同志们伤心。
刘兴荣说,刚开始他并不熟悉老干工作,那时候网络也不发达,为了尽快熟悉工作,他到处搜集专业书籍,经常下班后就在办公室加班学习国家各项政策直到凌晨。半年时间下来,他就对各项政策了如指掌。这些年,他又潜心研究老干部工作规律,牵头建章立制、建立台账、修改完善各类管理办法,形成工作模式,有效提高老干部服务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机关老干部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去年,他撰写的调研报告获评全省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受到湖北省委老干部局通报表彰。
60多位退休老干部为刘兴荣点赞
2025年春节前夕,在老干部群里,一位老干部写下了对老干处的感言,其中特别提到要感谢刘兴荣同志。“刘兴荣同志,对老同志的事,从不推诿,有求必应,做了很多工作职责外的事,这20多年来,我没有听到哪一位老同志说刘兴荣的不是,个个都是异口同声地感谢。”
此话一出,老干群里陆续有六七十位老同志为刘兴荣点赞。“刘兴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了很多不平凡的工作,他诚恳、热情、耐心、细心,为他点赞”……
“老干部们为我们国防军工事业、为我们军民融合发展奉献了一生,作为一名老干工作者,我理应为他们服务好。”22年来,刘兴荣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爱心、细心和耐心,书写了自己在平凡岗位上爱岗敬业、甘愿奉献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