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一位老书记的无悔“遗产”

劳动中的罗官章。(湖北日报通讯员 严晓冬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何凡

陈义超 张泽牧 匡柏学

10月30日,88岁的罗官章走了。女儿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他唯一的银行卡余额仅有38.83元。

在茫茫武陵山中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罗官章先后做过3个偏远乡镇的党委书记。1997年,他“进城”10年后,从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岗位上一退休,就回到牛庄乡和乡亲们一起种田。

听说什么赚钱,他就不计成本去试,成功了再手把手教给大家。

牛庄乡曾是当地最贫困的乡镇。脱贫前,乡亲们每遇到难处,罗官章都会慷慨解囊。而他自己去世前的最后一顿饭,只是几个烤洋芋。

乡亲们来借学费,罗官章从不让打欠条,“不能让孩子的出路被一张条子难住”

罗官章去世当天,正赶往贵州的天麻种植户吴晓峰,接到消息立即掉转车头。他跪在灵堂前泣不成声:“2006年我考上大学时,8000元的学费困住全家,是老书记帮我们解了难。”

那些年,每到开学,罗官章家的堂屋就像赶集一样,都是来借学费的。外孙李星记得,最多的一次,屋里坐着三个人,“外公一个个问清楚情况,转身进屋拿钱,从不犹豫”。

“父亲有个原则,借学费不打欠条。”二女儿李秀英说,“他说读书是出路,不能让孩子被一张条子难住。”

为帮乡亲们救急解难,父亲究竟“借”出去多少钱,子女们都说不清,罗官章也不允许他们找乡亲追讨。

2022年,家中修缮旧屋,李秀英在衣柜里发现一袋泛黄的欠条,少则几百元,最多的一笔近5000元,那是十几年前借给老乡买拖拉机的。没等李秀英说话,罗官章轻描淡写地说:“你莫管。”接着便藏起了这些条子。

这些“小钱”,罗官章从未放在心上。有些“大钱”,他也从不在意。

罗官章的徒弟、天麻种植大户朱坤说,当年家里穷,想开天麻加工厂没有本钱,罗官章默不作声凑了10万元交到他手中。此后,朱坤两次去还钱,罗官章都没收,“你孩子在读书,做事也需要钱,不急。”

2011年,朱坤第三次上门还款:“您年纪大了,万一有什么情况,钱没还上,我会一辈子遗憾……”罗官章听罢这才收下本金,至于利息,怎么也不要。

对乡亲们一生慷慨的罗官章,对自己的生活却几近苛刻。

房间里,他穿了几十年的黑坎肩还搭在凳子上,领口磨得发白。用了40多年的家具斑痕累累,抽屉的拉手锈蚀不堪。棉被上的补丁,如同他手上松树皮般的老茧。生前,他最新的一件物品,是一部售价269元的手机。

2021年,罗官章做了心脏搭桥手术后,经常发生心脏骤停,多次紧急送医。没什么积蓄的他,这几年看病、吃药后,退休金已余无几。即便如此,今年夏天,他还托女儿带上500元,去看望一位卧病的村民。

乡亲们跟着罗官章种脱贫新品种,萝卜烂在田里他掏几万元兜底,天麻成功了他却为此失去两根手指

11月2日晚,土家族葬礼的大夜,乡亲们跳着撒叶儿嗬,与老书记作别。屋后,新磨的镰刀、锄头摆放整齐,5只山羊咩咩叫着。

罗官章经常说:“我是农民出身,工业我不懂,但我懂种菜、种药……”在乡镇担任书记时,月工资只有300元的罗官章,就跟别人借两三万元搞种植,种成功了再把技术教给老百姓,亏损了自己扛。

退休返乡后,他又将目光投向山里的天麻。这是一种奇特的植物,3年结一次果,没有根、没有叶,不好找,市场上却可以卖到几十元一斤。

如果把这个野生的东西变成家养的,乡亲们脱贫就大有希望!罗官章自掏腰包,四处考察学习,还建起天麻菌种厂。

一次锯天麻菌材因为湿滑,罗官章的左手拇指和食指瞬间被锯掉,血流如注。他忍着钻心的痛压住伤口,冷汗浸透了衣衫。

听到这个消息,子女们心急如焚,从县城赶往牛庄。“我们在一大堆锯末中找到父亲的两根手指,但已过了最佳缝合时间。”大女婿李秀云流泪回忆。

当时正处于天麻菌种攻坚关键期,罗官章拒绝跟子女去大医院治疗。在县医院简单缝合10天以后,他又带着伤残的左手,走进了深山。

为了找到家养天麻适宜的气温、土壤条件,罗官章爬上2000米的高山,一待就是一天,饿了就吃烤洋芋。他坚守了800多天,来回上山下山,鞋子穿破了10多双,茂密的灌木丛被踩出了一条路。

2001年5月,在历经三年100多次失败后,牛庄天麻结出了有性繁殖的第一粒种子。罗官章的5.5万元退休积蓄,也花得一分不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一位老书记的无悔“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