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资讯网 海纳资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资讯 »

4公里“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方案出炉 光谷步行街将建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

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示意图。(受访单位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与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从最西到最东相对应,在校园对面、珞喻路南侧,从武汉市光谷广场到关东工业园,将建设约4公里长的“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打造世界级科创街区。

11月15日,在华中科技大学第十七届企业家(武汉)大会上,武汉东湖高新区向全球华科大校友推介了“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建设方案。

根据方案,创新发展带规划范围为珞喻路、关东园路、雄楚大道和民族大道的围合区域,规划面积4.2平方公里,将构建“一核两点一线”的创新功能格局。

所谓“一核”,是将华科大正大门对面的汽发社区打造为创新策源核,重点建设华科大校友企业总部、创新孵化中心、企业服务中心等科创载体,集聚华科大高能级创新平台、研发型企业总部、高成长科技企业、头部风投创投机构等,提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能力。重点配置国际青年公寓、国际交流中心等功能设施,营造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友好环境,打造关山大道科创地标。

“两点支撑”,则是围绕关东工业园、光谷步行街分别打造产业验证节点、场景验证节点。

关东工业园将建设校地联合中试转化集聚区,采用保留改造为主、织补新建为辅策略,加快推进老旧厂房改造,布局校地中试基地、小试中试厂房、共享厂房、瞪羚加速器等产业载体,引入先进制造研究院、光电子产品测试实验室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

光谷步行街将建设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引入人形机器人销售店、具身智能展示中心、AI数字艺术装置、科技秀场等新型商业载体,营造沉浸式智能消费体验空间,布局场景实验室、场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搭建AR导航、无人机智能配送、车网互动示范站、智能机器人导购员、无人驾驶接驳车等标杆示范应用场景,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开展场景验证应用。

“一线串联”,是围绕光谷创业街打造“高密度创新创业轴线”,加快推进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孵化器博物馆等改造升级,布局人形机器人中试中心等孵化载体,释放高品质低成本创业空间。

1987年诞生的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创业服务中心,即坐落于光谷创业街。为此,这里将提升改造星光大道,打造创新启航地标,重塑和凸显全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标志性文化符号。

“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将重点推动华科大“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就近孵化,完善“技术研发—中试熟化—共享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链条,打通链接高校实验室与生产线的“20分钟创新通道”。

东湖高新区将构建总规模50亿元的关山大道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科创母子基金群,通过“母基金+子基金+直投”模式,推进创新发展带内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科技初创企业股权投资。

创新发展带按照“改造一批、利用一批、新建一批”的原则,分批次推进关东工业园、光谷步行街、光谷创业街改造项目,率先启动高科大厦、留创园、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等重点区位改造升级。

方案提出,到2028年,这里将布局创新功能平台10个,孵化培育高成长科技企业500家,集聚高水平研发型企业1000家,汇聚科创人才超10万人,世界级科创街区主体框架基本形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海纳资讯网 » 4公里“环华科大创新发展带”方案出炉 光谷步行街将建未来城市场景试验区